旧味不再来

2013年3月11日 颜小兽


潮式鱿鱼(做法)

没有离开过家乡,不会知道自己会有多留恋。在家里我从来没觉得牛肉丸有多好吃,因为对于我们的吃货家庭来说,牛肉丸是餐桌上一道敷衍的菜式,只有不勤于料理的家庭主妇才会让这道菜经常出现在饭桌上,因为太容易煮了,没用到 “功夫”。

潮汕靠海,鱿鱼海虾、海数不胜数,吃海鲜的方法也层出不穷,除了稀疏平常的、炒、灼、炸、煮,还有生腌、生吃、饭等较为特色的吃法。因为海鲜多,所以海鲜干货也多,天生吃货的潮汕人民又发明了许多烹饪手法,跟闻名世界的 “功夫茶” 一样,实在

“够功夫”。

其实潮汕菜也并非曲高和寡,实际本质也是家常菜,基本上逮着什么材料就做什么。海鲜虽然多,但是也有季节性,幸好未雨绸缪的主妇家里常常备有干货,鲜货不够的时候就拿干货灵活顶上,继而也发展出了一种干货和鲜货一起炒的烹饪手段,海鲜炒饭、海鲜炒面、海鲜炒粿条……用猪油把干鲜货一起爆香,再辅以新鲜猪肉来吸收两者的风味,搭配潮汕人家最爱的芥蓝菜,微苦中带着海鲜甜味,非常具有层次感和幸福感。


普宁炸豆腐(做法)

我总觉得旧时的人虽然处在物资比较缺乏的环境,但是在吃上的讲究却比今时的人精致多了。虽然我现在做菜在同龄人中已是熟手,但总觉得糙,不够精致。小时候最喜欢吃奶奶做的柯饭,总觉得在别处吃不到那么鲜香浓郁的味道。后来稍长了允许进厨房操刀了,奶奶身授 “秘诀”,才发觉原来是用了令我嘡舌的奢侈手段:鱿鱼干洗净后用开水浸泡数小时之后,将鱿鱼干丢掉,留下鱿鱼汤,用来替代煮饭常用的普通清水,这样煮出来的饭自然鲜香满溢,口味高档。吃的时候非常享受,却又无法窥得点睛之妙,便是一道菜心痒难当的所在。

我还怀念奶奶做的油粿,必定要用红心番薯做粿皮,番薯熟后趁热剥皮碾成泥,撒入粘粉做成有粘性的粿皮。馅料分为甜咸两种,甜的是由白砂糖和上好的饱满的花生仁做馅,咸的多用七瘦三肥的猪肉和卷心菜丝(有时候还有脯等海鲜干货)做馅,包成高为极限小的三角锥后,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这个时候甜油粿中的白糖已经融化成糖汁,一口咬下去满嘴清甜;而咬一口咸油粿,恰到好处的脂香溢出,被猪油滋润过的卷心菜丝闪着诱人的光……

有好几年奶奶醉心于厨房中的倒腾,我和堂弟的青春期肥胖肯定有她的功劳(呵呵),后来有点烦了,她还是乐此不疲,好像她只擅于用此道表达对儿孙们的关怀与爱——生活在富足环境里的我们是无法理解食物对于经历过饥荒的她的意义啊!

然而一年一年过去,这种精巧讲究的味道却是越来越难得了。老人的身体越来越不济,已经无力再去做这些精细的活了。而人到中年的父母辈,上有老下有小,也是无心于此道。饭桌上的食材越来越名贵,但是老人总是夹上一两筷之后,孩童般撇撇嘴,悄悄地嘟囔着 “没味道”。

后来老人的自理能力随着年岁失去,有着强烈自尊的她也不再去挑战体力承受之外的厨房活了。有时候搀着她,突然脑海里会闪过她在厨房里的身影。我想她也会想念那时的她。

噢,奶奶。

图文作者:琉森(下厨房主页|新浪微博|原文链接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 ^_^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流动的厨房」爽口酸萝卜

2013年3月7日 李妙生

我来英国前,大学时候的室友专门给我打了个电话,一是祝我在异乡一切都好,二是向我打问我妈的速成腌酸菜的诀窍。当时我妈不在家,我答应我的大学室友,等我妈回来以后再告诉她。结果她还特地又在网上留言叮嘱我记着向我妈讨方子。

大学时候,除了我和另一个兰州女孩,其他四个女孩都是外地来的。我妈经常会亲手做些适合在宿舍里吃的东西,让我在周天晚上,坐上138路车,穿城带去东边的学校,和室友一起分吃。夏天带去最多的就是她口中的 “酸酸菜” 。

不同于普通腌酸菜需要一定日子的积累才能成就,这 “酸酸菜” 就是隔夜速成的方便美味酸菜。想吃的话,马上就可以准备起来:烧水煮花椒粒,加入合适分量的盐和糖。晾凉以后再放入白醋和小红椒或泡椒,木耳白菜胡萝卜往里丢。只消那么一夜的工夫,味道足以配下饭,更是惹得所有人吃过以后念念不忘。

我在中国城买到白萝卜的时候就动了心思,要模仿我妈的 “酸酸菜” 炮制一饭盒腌萝卜。第一次腌的时候我手头上只有一包可怜的绿色小尖椒,抱着 “死马当活马医” 的心态剖开,扔进腌萝卜的饭盒里。

第二天早上一醒来,便迫不及待地跑进厨房,打开饭盒空口吃了一片萝卜,那感受真是酸辣交织、催人泪下。

之后就不一样了。我在寻找食材的路上一路摸索,买到了泰国红色小尖椒。萝卜也不再切片,而是用削皮的刨子刨成长长的美丽薄片。早上就着红腐乳和白来上那么七八条。天知道我有多么想再和当年的大学室友们分享。

用料:
萝卜(偏小个) 1根
胡萝卜 2-3根
小红椒或泡椒 3-5个

花椒粒 1勺
盐 2-3小勺(根据口味酌情增减)
白醋 2-3大勺
糖 1/2小勺

做法:
1.白萝卜胡萝卜都洗干净削皮。用干净的削皮刨子刨成长长的薄片。
2.汤锅内烧半锅滚水,放入花椒粒煮,煮开后放盐和糖,而后搅匀,关火晾凉。
3.完全凉了以后,再倒白醋进去,而后放萝卜和小红椒或泡椒。
4.倒入密闭的无油干净容器中,在室温下放置超过八小时或一晚,再放入冰箱冷藏。

小贴士:
每次用过的腌汁还能接着腌,可再加入适量佐料增味。不过要注意容器和使用的筷子都不能沾半点油花,否则会变质。

专栏作者:

来这里找李妙生:她的下厨房主页 | 她的新浪微博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 ^_^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下厨房周刊079」轻雷隐隐初惊蛰 · 春笋

2013年3月4日 颜小兽

3月5日是今年的惊蛰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此时大地回春、花开始盛开、燕子归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过近期日夜温差还比较大,切莫一下子减少太多衣物,以免感冒。

一年四季都有,但以冬笋春笋最佳。春笋立春之后挖取,是初春时节不容错过的鲜美食材,由于收获期短,且不易保存,素来被视为珍贵的美味。在历代文人的心目中,竹子是谦谦君子的象征,从竹子中诞生的,也因此显得格外文雅。冬笋体积较大,而春笋是细细长长的,剥了壳之后白嫩喜人,在古诗词中经常被用来形容美女的纤纤玉手。春笋滋味淡雅,有一股自然的鲜味,做法也很多样,或炒或炖煮,都能成就一盘别致的菜肴。

油焖春笋(by 木可家)

1、春笋切滚刀块,入沸水稍煮几分钟,煮去涩味,沥干备用。
2、高汤、生抽、老抽、糖、少许盐和一点点醋调成汁备用。
3、油锅烧热,倒入炒至边角微黄。
4、倒入调好的汁炒匀,盖上锅盖小火焖烧几分钟。
5、大火收汁,出锅撒上葱花即可。

其他春笋的新鲜做法

【荠菜春笋】by 小白素食记录

【豆瓣酱春笋烧鸡翅】by Pan小月

时令蔬菜和水果

春笋韭菜、小葱、荠菜茼蒿萝卜白菜、卷心菜、芹菜、花菜、西兰花土豆红薯
草莓柠檬菠萝猕猴桃蓝莓柚子子、橘子、苹果枇杷

时令菜谱菜单推荐

【荠菜炒年糕】没有繁复的配料,做法简单,鲜美时令菜的好吃法。
【草莓果粒冻芝士蛋糕】芝士糊中拌入大粒的草莓,格外清爽。
【像MAX一样做小蛋糕】热门美剧《破产姐妹》掀起的cupcake热潮。

我们试着告诉你一些北半球的时令食物、热门菜谱、以及厨房故事、书影音。每周通过 blog.xiachufang.com 更新,新浪微博 @下厨房 定时推送。推荐关注下厨房微信账号( 打开微信—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xiachufang ),在手机上看下厨房周刊,不会再错过。

未完成的厨房心愿

2013年2月27日 颜小兽

我的厨房情结是:我没有厨房情结。对于厨房,从来都没有一种别样的感情。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做饭,或许是我活得太优越?很小的时候吃爸爸炒的菜,记忆里没有好吃不好吃,只是不喜欢吃青菜,因为嗓子细,容易卡住。后来,他们说我长得不高,就是因为没好好吃青菜

记忆里的第一个厨房在80年代末的筒子楼里,家里一室一厅,厨房在公用走廊的对面。一个烧煤的炉子、一架炒锅、一把锅铲,这就是全部。那时候我爸担任家里的大厨,做了些什么菜我都记不太清了,生活过得可以用清贫来形容。老爸是一个技术宅,用现在的网络语言说,是一款纯屌丝型男人,看起来很居家。我跟我妈都不挑他做的饭,也不挑他提供给我们的生活。

爸爸后来不做饭了,因为教会了妈妈。所以可想而知,我妈的厨艺也不是很精湛。对于食物的容忍度,想必是从小时候就培养起来的。尽管起步晚,但做了十多年也算熟能生巧。很难说是我的口味培养了我妈的厨艺,还是我妈的厨艺培养了我的口味。她的拿手菜排第一的是「红烧仔鸡」,我对很挑,比如不吃肥到流油的洋,也不吃土到没肉的土鸡,只吃介于中间的那种。我不吃白爪子的,只吃黑爪子的,不吃乌鸡

我不管这叫挑食,暗暗觉得是老妈的手艺把我培养成了这个样子。第二道拿手菜是「红烧基围虾」。味道辣辣的,现在想起还流口水。每回同学来家做客,老妈都会上一道红烧基围虾,用好评如潮来形容一点不过分。老妈做得不是很好,这跟我不爱吃有很大的关系。像我说的,的确也很难讲清楚是我的口味造就了我妈,或是我妈的手艺造就了我对食物的品位。

第一次搬家,新房子两室一厅有单独的厨房,在单元楼里,那时我上三年级。厨房不大,四五平方米的样子,有锅有铲子。在这个家里住了十年。几乎每一天都是我妈在做饭,因为老爸作为男屌丝技术流终于逆袭,家里的伙食也变得好了许多。过去没见过的食材诸如海鲜之流也终于得以上桌。对了,我妈不爱吃怪动物,怪动物包括除了、猪、螃蟹之外的所有动物,这个习惯一直让我觉得我也不吃怪动物。直到有一天,我在外面吃饭,觉得牛肉羊肉味道都不错。

第二次搬家,厨房大了一些,厨具先进了一些,食材倒是没怎么变,我妈依然不吃怪动物,偶尔为了我跟我爸做些牛肉羊肉,带着施舍我们几天好日子的心态。上大学在家吃的日子变少了。我是在武汉上的大学,起初吃不惯食堂,后来觉得大锅煮的土豆真香,最常打的菜是香干肉丝和玉米丁。所以玉米在我生命中,还挺重要的。再后来,就开始了在学校附近的小吃街混吃的生活。武汉好吃的的确不少,豆皮、热干面、酸辣粉、臭豆腐小吃街有的基本都吃过。

今天听一位朋友说,她看过一个理论,说一个人的口味取决于他七岁前所吃过的食物。回忆下我七岁前吃的,应该是姥姥做的面和馒头。看来对面食的喜爱也不是没来由的。今天的我,在佛州这个充满阳光,嗯,和海鲜的地方,有了自己的厨房。我不怎么做饭,总嚷嚷时间少,其实是自己太懒惰。看到「下厨房」网站上的人们po出的一张张美食,总想着有天我也应该拍几张,不枉费我花时间捯饬锅铲子。

另外,我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希望有一天把所有给我做过饭的人都聚在一张桌子上,比如我的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奶奶舅舅姑姑阿姨,所有这些把他们的爱放在食物里做给我吃的人,我也想好好做一顿好吃的饭给他们。姑且算作我最新的厨房情结吧。

这篇文章来自厨友 Momolog 的投稿(原文地址)^_^
图片作者:日本摄影师 shima.
下载下厨房iPhone、Android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喝完这杯咖啡就走开

2013年2月25日 张唐

我刚认识老汪的时候,他总是约我在百盛一楼的那家星巴克里会面。这家伙从不喝咖啡,却喜欢在咖啡馆里和人见面,手边永远是一杯汁。那会儿星巴克的汁好像都是都乐的,浑稠里悬浮着细小的子微粒,看上去很诱人。老汪一般会在面前放一本黑皮封面的大本子,不时在上面写写画画,一幅日理万机的模样。我当时被他这成功人士的派头蛊惑,毅然下海与他合开起了公司。几年后散伙的时候,钱没赚到,咖啡却喝了个饱。直到现在,我每天去办公室以前,总要在楼下的星巴克买上一杯新鲜调制的当日咖啡,这也是当年在那家星巴克当店长的小于告诉我的,“新鲜,我们都喝这个!” 在合肥喝当日咖啡的人好像不怎么多,所以我每天早上都是点了以后再看着店员们开始现滴现滤,胜在新鲜,多等一会也值了。
      
南京开第一家星巴克的时候,当地报纸上还专门发了几篇文章以示庆祝。作为一个不断在二三线间徘徊的省会城市,星巴克的落户在当时许多人的心里意味着南京从此算是摘掉了土鳖的帽子。文章写得都很有意境,主人公手捧一杯温热的咖啡,在星巴克大大的落地窗前感受着落日的余晖,耳边传来舒缓优雅的爵士乐,手边再来本于丹老师的论语心经,一切都显得如此知性,令人着迷。我记得当时我们都被 “知性” 这个优雅的词汇所打动,所以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约牌局的时候我们都会说:“今晚有没有空?打一场知性的麻将吧。”


      
龚老师两口子用南京话来形容就是十分 “洋盘”,早在二十年前他们就不再喝速溶咖啡,甚至连咖啡店都很少光顾。除了养猫和写诗,龚老师最大的乐趣就是买上些进口的新鲜咖啡豆,回家自己研磨冲服。刚开始是用电动打磨,后来更高级,改成全手工了,握着个小小的手柄古拉拉古拉拉转上好多圈,抽出下面的小抽屉,里面是磨好的咖啡粉,再点上酒精灯,用一套像实验室里的仪器一样的设备,利用虹吸原理,冲出杯香浓无比的咖啡。据说这样磨出来的咖啡豆粗细适中,口味最好。好莱坞大片《黑鹰坠落》里有一段镜头,麦克格雷格饰演的文职军官退伍前第一次参与实战,被敌人重重包围的时候,依然用钢盔和纱布煮了杯现磨的咖啡,在枪林弹雨里与战友共享,那一段拍得极好,几乎能透过屏幕闻见电影里的咖啡浓香。当时看到那一段的时候我立刻想到了龚老师,不知道这么多年以后,他这个发了胖的罗密欧,还有没有继续保持着那优雅的爱好。
      
估计是因为咖啡味苦,所以咖啡馆里的甜点味道都很甜。雕刻时光里的芝士蛋糕味道很好,香醇细滑,后味无穷,关键是不像其他店里的芝士蛋糕那样甜得发齁,所以每次和朋友去金树街喝茶打牌时,我都要拐到旁边雕刻时光里点一份芝士蛋糕,有时候去晚了还买不到。星巴克里的甜点味道也不错,在合肥似乎应该是最佳的选择了。那天为了激励风老师写稿子的激情,我把常去的那家店里几乎所有的甜点都点了一遍,以至于店员反复问我要不要打包,当然不要,全部堂食!风师娘评价最好吃的是松露巧克力蛋糕,最难吃的是一种硬邦邦的切糕。
      
在上海的同事老余也爱喝咖啡,但是我觉得他喜欢的不是咖啡的味道,而是咖啡馆里不时出现的美女。上次去上海,他非要拉我去一家超市地下一层新开的咖啡店坐坐。“猫屎咖啡,你没喝过吧?那里的美女特别多!” 老余说的时候眉飞色舞,我上网查了查,原来真是用猫拉出来的咖啡豆做成的咖啡,这么有特色的东西怎能不尝?一杯猫屎咖啡要一两百块钱,老余这次难得大方,可不能错过。然而当我站在吧台前,刚要点那杯著名的猫屎咖啡时,听见老余对店员说:“来两杯经典咖啡,不要猫屎的!” 接着他转过头对我认真地说:“这个也一样好喝,相信我。” 我伸头看了看价格,一杯39元,人民币。

专栏作者:

> 张唐在豆瓣

文章配图来自昵图网
下载下厨房iPhone、Android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流动的厨房」回家的路

2013年2月17日 李妙生

回兰州的路特别漫长,先是从斯德哥尔摩的家里出发,到达阿兰达机场,在芬兰转机,无眠到北京,在北京等飞机,到兰州中川机场,坐车,最终到家。

一个厨房只能有一位女主人。兰州家里的厨房,是归我妈掌管的。一切的东西都依照她的逻辑和习惯摆放储藏。这里有着我不能打破的规则,比如佐料的多少,煮一次饭的份量,和深夜炖肉的神秘惯例。

如果是个正经温馨的故事,父母吃到我做的菜会很开心,但我爸只是吃了一半就忍不住放下碗去看电视,问他,他也只是老实讲:“有些淡了。” 我妈忍了几天,也跟着觉得 “有些淡了”。我尝了一口,并不觉得味道淡。

当下的错愕不在于我做的饭不受父母欢迎,而是在于自己与整个家庭的脱节。只是不长不短的一年多,我已经养成了少油少盐不放任何精的习惯,但这种真实的健康习惯却在一瞬间击溃了我和父母的联接。我始终还是会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家,对吗?始终还是会有自己的厨房和口味的,是吗?我始终还是要离开这里吗?看着他们的背影,不敢深想。

之后做过一个梦,小时候住过的旧房子摆脱了一贯阴森的气氛,一束干净温暖的阳光落在木头茶几上。家门朝我打开,房子里单缸洗衣机轰隆隆地作响,那是我妈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洗衣服。我爸刚出差回到家,在卧室整理箱子。有带给我的礼物放在床头。

没有任何对话,却觉得美好极了,美好到不愿醒过来。

那应该是我尚有一丝留恋的,被妥善照顾和保护的日子。可能生活在不久之后即将翻转,换我来照顾和保护你们。我的家,人世间唯一深锁着我的安全感的地方。


李妙生做的家乡菜:兰州糟肉

专栏作者:

来这里找李妙生:她的下厨房主页 | 她的新浪微博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 ^_^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