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作者存档:

电影中的圣诞大餐指南

2011年12月22日 Pan小月

外国的电影市场应该没有“电影贺岁”一说吧,但几乎每年圣诞档期都有一部或几部关于圣诞节的电影,或幽默或温情或浪漫或甜美。作为以“和谐”为主题的类型片,圣诞电影中少不了圣诞大餐,就像中国人过年一样,哪怕是杨白劳也要割上二两肉称几斤白面包饺子。可见,民以食为天,不分中外。圣诞大餐是对圣诞美食的统称,其实根据地域不同各地的圣诞大餐内容也各有不同,这个可以在不同国家出品的圣诞电影中看出些许端倪。

英式圣诞大餐,代表作:《真爱至上》
导演:理查德柯蒂斯 主演:休格兰特国家:英国上映时间:2003年

故事:这是一部颇具情景剧的特色的大杂烩式电影,影片以首相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开十个发生于不同地方情节不一的故事,故事各自独立发展却又相互联系。不同的爱情以不同的方式降临在不同的人头上,相同的是,它们都发生在距离圣诞节到来前的五个星期。如果你感觉倍感沮丧之时,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难过时,你都应该就会去看这部片子。爱虽然未必来的轰轰烈烈,但是如果你肯留意,你会发现:love actually is all around。

美食:影片中多次出现典型的英式圣诞大餐,英国日常用餐和法国日常用餐相比显得十分简单,但是英国的圣诞大餐内容却很丰富。跟美国人不同的是,英国人的圣诞大餐主菜是烧(亦称烤),不是火鸡圣诞节的时候英国家庭都喜爱做烤,会将大量的蔬果塞进烤肚子里,再在表层抹上多种香料,然后才放入焗炉烤。烤色泽紫红,甘香味浓,皮脆肉嫩,再佐以烈度红酒,吃的人热气腾腾,兴奋不已。

除了烧,圣诞布丁也是英国圣诞大餐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做圣诞布丁时,全家人都会参与,就像中国人包饺子一样,这象征团聚、和谐。英国人会在搅拌面团时许愿,而且需以顺时针方向搅,转错方向便不吉利。最后藏入一枚硬币,谁吃到便获得一年好运!

圣诞布丁蛋糕的做法

北欧圣诞大餐,代表作:《圣诞传说》
导演:卓哈沃里卓基国家:芬兰上映时间:2007年

故事:作为一部来自圣诞老人“原产地”的电影,影片用“传说”的方式将圣诞老人的大爱表达出来。影片从头至尾,洋溢着爱与感恩,流淌着抒情的音乐,很舒服,很温暖。此片最大的意义是告诉我们:孩子们得到圣诞礼物不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圣诞老人送礼物的目的,不仅是满足孩子愿望,而是为了让孩子们把爱心和感恩传递出去。

美食:电影中出现了三明治、猪肘、杏仁布丁肉丸鳕鱼柳,海龙虾蓝莓蛋糕等北欧圣诞美食……其中不能不提杏仁布丁杏仁布丁是北欧圣诞大餐中一道独特的点心,在北欧,圣诞晚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做圣诞布丁时人们会故意放一颗完整的杏仁,就像我们在饺子里放铜钱一样,谁要是吃到这颗唯一完整无损的杏仁,谁就是新年的幸运之神。幸运之神的奖品是个戴着红蝴蝶领结的小猪形大饼干

除了三文鱼杏仁布丁等圣诞食品外,被称作厄尔辛加的火腿肉也是圣诞大餐中不能少的。除了这些典型的甜食和肉食,甜的米和黑面包杂烩(就是把黑面包和其他蔬菜肉类放在一起做成的一道菜)也是不可少的。

瑞典肉丸的做法

美式圣诞大餐,代表作:《今年圣诞节
导演:彼得森怀特莫尔国家:美国上映时间:2007年

故事:这是继《街舞少年》后又一部布朗和肖特一起主演的歌舞电影,虽然没有哭得死去火来的感人场面,没有魔幻的圣诞怪事,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家庭事故,但是很温馨很真实。和我们过春节一样,离家在外的人必须回家和家人团聚。

美食:除了黑人RAP和幽默温馨,影片的最大看点是美食:烤火鸡、烤火腿三文鱼布丁李子、碎肉馅水果鸡尾酒奶香土豆泥……一盘盘一道道让人眼馋,可以作为美式圣诞大餐指南来看。

作为最著名的美式圣诞大菜,火鸡也是中国人最为熟知的圣诞大餐主菜。其实就像饺子一样,火鸡在美洲是很普通的一种肉食,除了感恩节和圣诞节这两个大日子外平时也吃。美国人吃火鸡的习俗是将火鸡的腹内装填各种材料,放入烤箱内烤熟。等烤熟后将整只火鸡端上桌,再用刀叉把烤好的火鸡分切一起享用。换句话说,他们吃的是整。至于为什么不分好再端上桌?这大概就像我们在大年夜吃,不会用片而用全上桌是一样的道理。

美洲新移民吃火鸡始于1620圣诞节,那年大批来自英国的移民抵达美洲大陆的朴里茅斯山后,只发现遍布山野的火鸡,没有他们喜欢吃的,无奈只好捉火鸡作为过圣诞节的主菜,竟然发现火鸡好吃,于是烤火鸡成了美国人的大菜,重要节日中必不可少。

火鸡的做法

除了著名的火鸡,有些美国人口比较多的家庭喜欢在圣诞节摆一只烤整乳猪,还喜欢在猪的嘴里放一只苹果

美式圣诞晚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

法式、德式圣诞大餐,代表作:《圣诞快乐》

导演:克里斯蒂安卡西雍国家:法国、德国上映时间:2005年

故事:战争也阻止不了人们对圣诞快乐的追求。一九一五圣诞节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前线,德国战士斯普林克的女友来看他,带来了柔美的歌声,交战双方都被这雪夜的仙乐所温暖,所有战士放下武器走到一起,熏猪肉就开水,度过了一个和平安详的圣诞节。影片中闪现的德式法式圣诞大餐,和冰冷的枪支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慨战争如此残酷。

美食:影片中法军战士提到的树根蛋糕,便是着名的法国圣诞美食。法国人圣诞大餐中没有火鸡和烤,但一定少不了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法国大餐享誉世界,当然圣诞大餐也很丰盛,牡蛎、腊肠、美酒、火腿面包、烤肉、色拉、水果和各式糕点,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树根蛋糕的做法】【人的做法

德国最着名的圣诞食品是姜(也叫胡椒蜂蜜)。这是一种介于蛋糕饼干之间的小点心,传统的姜蜂蜜、胡椒粒为材料,又甜又辣,口感刺激。现在的姜都经过改良,外面洒上一层糖霜,不但口感丰富,外型也相当美观。作为啤酒和猪肉制品大国,圣诞大餐中当然少不了啤酒、猪肘子、熏猪肉,酸猪蹄等,另外啤酒烩牛肉奶制品、白葡萄酒、裹上白糖粉的果脯蛋糕、各种形状的小、夹心巧克力也是不可少的。

文:若冰 编辑:陈驰
原文刊载于《天下美食》杂志

【更多圣诞节大餐的食谱→】
  

「书」饭岛奈美的LIFE食谱书

2011年12月20日 Pan小月

关注下厨房的朋友,一定不会对饭岛奈美陌生。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海鸥食堂》《深夜食堂》、《东京铁塔》、《南极料理人》等影视剧,其中那些温情美好的食物,都是出自饭岛奈美之手。大家都说,饭岛奈美是个“一看就知道做饭很好吃”的人,让人非常有亲切感,大家觉得呢?

对她还不了解的朋友,不妨先去看看这篇饭岛奈美的专访

饭岛奈美出版过许多食谱书,其中有一套以《LIFE》作为书名的,在日本已经出到了第三册。第一册《LIFE家庭味:一般日子也值得慶祝的料理》在2011年5月出版了台湾版。已经有许多内地的出版社注意到了这套书,相信不久的将来,简体中文版也会陆续和大家见面。

小编前阵子从台湾代购了《LIFE家庭味》,爱不释手!书中介绍的料理都是日本家庭常见的,照片让人好有食欲,步骤更是惊人的详细!还收录了几篇日本著名作家(比如谷川俊太郎、吉本芭娜娜、重松清)的美食散文。而且啊,不愧是常常和影视剧合作的料理设计师,饭岛奈美为书中的每一道菜都设定了情境,是在什么样的故事背景下,要做这道菜来吃,想得很充分,更加让人感受到她制作食物的用心。

很想将整本书的内容都分享给大家,但又舍不得拆开了扫描,最后决定用相机一幅一幅拍下来。可设备和环境都不够专业,拍下的照片实在不好看,小编非常发愁。正在这个时候,发现了豆瓣上的秋色波连波有一个相册,里面都是从饭岛奈美网站上精心收集而来的照片!于是迫不及待征求同意之后,发上来给大家看!

以下只筛选了一部分日文版《LIFE家庭味》的料理照片,更多可以去秋色波连波的这个豆瓣相册看。据小编观察,台湾出版的这一本,连排版都是和日文原版一模一样的!这篇文章中每幅照片的小标题,是台版的译法;附带的料理做法,并不是饭岛奈美的菜谱,而是下厨房的厨友们的方子,也能做出毫不逊色的日本风味,提供给大家参考。

两人份的早餐像国王一样吃早餐

p1296452309

褒奖孩子的日式块(日式炸鸡块的做法
p1296452483

忙碌时刻的亲子鸡肉盖饭(日式亲子丼的做法
p1296463094

爸爸的拿坡里意大利面意大利面的做法
p1296452101

朋友来访时的蛋包饭(下厨房最受欢迎的蛋包饭做法
p1296453192

运动会的饭团(日式三角饭团的做法
p1296453638

家庭味布丁焦糖布丁的做法
p1296453034

妈妈的松松饼pancake的做法
p1296452574

厨房小帮手的高丽菜卷(日式圆白菜卷的做法
p1296462593

《海鸥食堂》的姜烧猪肉姜烧猪肉的做法
p1296453116

休假日的爸爸咖喱日式咖喱鸡肉的做法
p1296452975

宵夜的焗烤通心面(焗烤通心粉的做法
p1296463021

《LIFE》系列1、2、3册的封面

饭岛奈美的日文网站,内有非常详细的书籍介绍,和超多她的食谱。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美食生活杂志,更多菜谱信息欢迎来下厨房www.xiachufang.com逛逛。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循羊之香

2011年12月16日 Pan小月

作者:殳俏
原载:《三联生活周刊》
原文地址:http://www.lifeweek.com.cn/2011/1101/35498.shtml

烹饪是门因地域而异的艺术,在某地人人都能轻松料理好的食材,到了另一地便有可能被人失手做成一剂毁灭味觉的毒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就像烹饪大师阿德里亚说的那样:“没有不对的食物,只有不对的人。”所以,千万别武断地说“××真是世界上最难吃的食物”或者“我绝不会想要尝试吃××”之类的话,很多情况下,你只是没有去对地方遇对人而已。

以这样一个开场白来开始这篇关于吃羊肉的文章,我得承认自己出生在一个并不善于烹饪羊肉的地方,并且在童年时代目睹过并不高明的宰羊人笨手笨脚处理一只脾气倔强的羊的惨剧,这一切都给羊肉蒙上了一层莫名的阴影。我想很多在饭桌上不好意思地表明自己不碰羊肉的人,大多都只是因为他们在小时候吃到了膻味极大的羊肉,是以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障碍。也许他们中的一些人像我一样,有机会来到北方,先是从涮羊肉开始,接触到那些粉嫩如绢帛的羊肉片,在冒着热气的黄铜锅子里瞬间烫熟,蘸上芝麻酱,配一点儿韭菜花,也许再添几滴辣椒油,吃上这一口,足以让你那对羊肉存有偏见的人生,有了一个45度角的转折。然后是烤羊肉,在涮羊肉的基础上又上了个新台阶,烧得红彤彤的炭火伙同孜然和辣椒逼走了膻味,只留下在肥瘦相间的羊肉间弥散的羊油香味,这时候,你对羊肉的好感,又多了45度。有了前两者做铺垫,天更冷的时候,你很容易就会对自己说,去喝碗羊肉汤吧,炖得浓浓白白的羊汤里头,有切片的羊肉,也有羊肚、羊肠之类的羊杂,一边喝着热汤,一边把羊肉羊杂捞出来蘸青椒腐乳碟吃,不知不觉地,其实你已经能够欣赏纯粹的羊肉味了。而最后一步,则是当你饥寒交迫时,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烤得嗞嗞冒油的羊腰子,当你表面上不声不响,内心却对烤大腰子产生热切的向往的时候,其实你对羊肉的态度,早已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你现在已经可以被称为是个羊肉爱好者了。

既然是羊肉爱好者,便可理直气壮地到处寻觅好吃的羊肉料理。而说起吃羊,全世界范围内,那还是要数中东及北非一带风气最盛,且羊肉也最美味。以突尼斯为例,当地人本来就视公羊为象征力量的神圣之物,每逢节日,便要牵着自家专门训练过的羊到广场上与别人家的羊格斗一番,以示英勇。而突尼斯人日常吃的羊,则是一种头小身肥的黑脸羊,肉质细腻,绝无腥膻。很多肉铺都会现场宰杀活羊,现分现卖,只要你不在乎场面血淋淋,那你就能买到最新鲜的羊肉。在突尼斯吃羊肉,隆重的可以有填充了橄榄葡萄干米饭、肉丁的烤全羊,家常的则可以是炖羊肉库斯库斯(库斯库斯意为熟的粗粒小麦粉)。而我以为,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便是要去吃它的乡野烤羊肉才最过瘾。

在突尼斯的突尼斯市,入夜,摸黑开车十几里地,我们才找到这么一个在路边的露天烤羊肉大排档。首先是选肉:新鲜宰杀好的羊肉早已切分成各种不同部位,连同各种羊内脏,以及用羊肉灌制的各种香肠堆叠在灯光昏暗的铺子里,只需告诉摊主你想要吃哪块即可。我们选定了一条看上去精壮的小羊腿,便立即有阿拉伯大叔把它拎到砧板上,祭出大刀,将其豪迈地大卸八块,又顺便抓一把看上去新鲜油亮的羊肝到我们面前:“再来点羊肝,今天的羊肝不错。”斩好的羊肉和羊肝被送去旁边的铁皮屋里执行烧烤程序,我好奇地想要进去一探究竟,却猛地被浓烟呛到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原来这铁皮屋不仅是从外面看上去烟雾腾腾,内部更堪比火灾现场。烟雾迷蒙中隐约可见两条巨长无比的铁皮炉子的前前后后,几位阿拉伯小哥一边顺畅地呼吸着,一边谈笑风生地翻动着至少几十桌客人点的肉,看这情形,我还是赶紧撤出来的好。铁皮屋旁边的空地上才是“用餐区”,客人们熙熙攘攘地坐在塑料桌椅之间大块吃肉,遗憾的则是不能大口喝酒(因为宗教的原因)。眼见着服务小弟飞快地端着我们点的羊肉和羊肝来了,烤好才知分量不小,所有的肉足足装了8个盘子。再加上免费附送的一大堆腌渍橄榄面包、薯条,以及突尼斯传统辣椒酱,真要感谢之前这一路颠簸的漫长车程把我们饿得气壮山河。这羊肉羊肝,虽然无一幸免那烤得黑糊糊的卖相,大口咬开的内部却颜色粉嫩,鲜美多汁得异常。尤其是新鲜出炉的羊肝,果然是好推荐,不但无一丝异味,且滑嫩烫口,越吃越香。我们人手一块羊肉一杯阿拉伯可乐,吃得忘乎所以,唯一担心的则是下次再要来这家忘了过来的路线怎么办。小哥豪爽答之:“跟着羊肉的香味过来就是了。”

下厨房的热门羊肉菜谱:

葱爆羊肉散炸芝麻羊肉羊肉炖白萝卜黑椒烤羊排孜然羊肉红焖羊肉羊蝎子
还有大家都喜欢的烤羊肉串
【更多羊肉的做法】

专访食品造型师饭岛奈美:家庭料理的不刻意

2011年12月14日 Pan小月

在日本的电影中,时常会有做饭的场景,或者食品的特写,器物式样之美,料理造型之美,看来是日常随意而为,背后却充满专业食品造型师的经验与技巧,以《海鸥食堂》而闻名的食品造型师饭岛奈美,就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位。她的作品除了数百个广告作品,同时还出现在包括《东京铁塔》、《维荣之妻》、《南极料理人》、《眼镜》、《游泳池》等在内的70余部电影中,当然包括近期热映的电视短剧《深夜食堂》

饭岛奈美对于烹饪的热爱,是从小就开始的,“上高中时,我每天都是自己做便当。”因为一直想从事与料理有关的工作,后来就考进了培养营养师的学校。“不过自己身体很健康,从没去医院看过病,也不爱学习,所以实在不想毕业后在医院或学校就职,于是,到处查询与烹饪有关又开心的工作。”知道造型师这个职业,还是有一天在杂志上看到一张美食家在做料理的照片,心生艳羡,感觉是“发现了新大陆”,也就在那一瞬间,饭岛决定了毕业后要从事这样的工作。

毕业之前开始寻找能带自己入门的老师,一直不顺利,后来,跑去应聘饮食杂志出版社的兼职工作,出版社了解了饭岛的料理专长后,倒是意外地给她介绍了一位食品造型师。没想到第二天参加面试,第三天就开始工作了,入行的过程来得相当顺利,不过饭岛回忆初入行的时候,“因为我没有做过那么多样式的饭菜,一开始的时候特别没有自信,拼命恶补了好久。”

饭岛跟老师学了六年半,大部分时间都是为广告拍摄进行食品造型的工作。自己独立出来的首份重要工作,就是为Pasco切片面包广告做食品造型,也就是在这份工作中,饭岛认识了当时的广告代言人、女演员小林聪美。20 05年小林聪美担纲《海鸥食堂》女主角时,关于食品部分的工作,很自然地想到了饭岛,“她找到我说,‘餐厅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大舞台,很重要,所以能不能来帮我们制作剧中的饭菜呢?’我答应了。”这就是饭岛第一次担任电影摄制的食品造型师。一直为广告食品做造型的她,为这部讲述日本人在芬兰开餐厅的温情电影中,全面展示了自己的造型经验,从食材、餐具到菜式设计,这部以美食为核心的电影,用相当多的镜头,呈现了日本料理独特的造型美感,以及潜藏于背后的生活细节。

电影《海鸥食堂》中的饭团饭团的做法

事实上,电影食品造型的工作强度与难度都远远高于广告,“拍《海鸥食堂》的时候,光是饭团就捏了100多个。我们从日本带去芬兰的10公斤高志水晶稻米根本不够,后来还又从国内邮寄过去。因为参与电影拍摄的芬兰籍人员没吃过饭团,所以我想应该先让他们尝一尝,所以一共做了100个左右的饭团,够所有芬兰工作人员的份儿。”

《海鸥食堂》上映后,“饭岛的料理”迅速成为一个流行的词汇,每年为七八十支广告制作料理的饭岛,渐渐成为日本电影的御用食品造型师(因为电影工作耗时长,接广告的数量也减少了一半),在短短的6年间,饭岛奈美参与了70余部电影的食物造型。朝日新闻旗下周刊杂志《AERA》对其中的料理制作进行了连载,并推出了一本合集《电影食堂》(目前已出韩文版)。料理书籍的写作是饭岛工作的另一部分,在日本,美食烹饪的书籍可以称为必不可少的“嫁妆”,饭岛的书也是不少未婚女性的备用“嫁妆”的重要之选。

饭岛的料理,与奢侈华丽毫不沾边,都是土豆炖肉、猪肉酱汤、牛肉等等稀松平常的日式家常菜,但那种带有生活气息的造型和设计足以让人发出“我之前吃的那些都是什么啊”的感慨。而事实上,看起来好吃之外,真正好吃也是饭岛料理的,她就像工程师或者科学家那样,为了把美味发挥到极致而进行周密的考虑和计算。譬如一般人做热干酪火腿三明治时,都是用薄片火腿和薄片乳酪夹在切片面包中间后放进烤箱,饭岛却使用切成细丝的火腿—“切片的话,咬下去的时候火腿总是冒出来,吃几口就没有了多郁闷啊!”她解释说。为了让最后一口都好吃,饭岛想出了各种简单的小窍门:火腿切丝之外,还放弃烤箱面包涂满黄油之后用平底锅,这样一来,外面微糊的黄油香脆可口,中间则混着乳酪的香味松软无比。这样小小的改变,就能做出高水平的三明治

饭岛出版的食谱书籍(其中《LIFE家庭味》已有中文繁体版)

对话饭岛奈美:“诚实认真地烹饪是料理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Q:你还记得第一次做食品造型的情形吗?
A:好像是给超市做宣传单之类的。在超市,我们能经常看到“肉类大减价”的广告旁边有张寿喜烧的照片吧,当时做的就是这类宣传单。我学到了怎样将寿喜烧中的各种食材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的方法。当然,指导老师并不会给我样品,而是突然间就让我试着做。我在那位老师身边锻炼了6年半,掌握了为广告和电影做食品造型时的基本功。

Q:不论日本料理还是西洋料理都难不倒你,你是如何掌握这么多种类料理的技巧呢?
A:因为我很爱品尝美食,法国、意大利、中国料理,当然还有日本料理,我都喜欢。我当助手的时候也经常去烹饪培训班,虽然也可以从书中学习,但直接向名厨等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Q:作为料理工作者,你觉得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A:还是要诚实认真地烹饪。在别人看来,我好像做得轻松简单,其实需要考虑的细节很多。拿切洋葱来说吧,如果笔直地从边上开始下刀的话,那就有一块会稍微厚些,摄影的时候可不允许突然出现一片厚的,因此一点点地斜着切成3小块正好,而且为了能够入味均衡,也最好切成同样大小。我一直是这么想的。

Q:你写的菜谱简单明了,让一般人也能照着去做,是这样的想法吗?。
A:是的。我会经过多次尝试,逐渐省去不必要的步骤。我最重视材料的配合,都是一遍遍尝试,直到满意为止。比如做戚风蛋糕菜谱时,我试制了17次之多。很多人都认为比起自己做自己吃,还是与别人一起分享更有成就感,所以现在我写菜谱时候,不是拘泥于自我满足,而是希望按照我的菜谱做出美味料理的人,能与其他人一同分享其中的快乐。

Q:在你设计的料理中,有很多都是大家熟知的传统菜。
A:我认为,无论电影还是广告,料理出现的画面也不过是15秒左右,与其让观众看完了之后纳闷“这是什么菜?”,还不如希望他们看了之后产生“啊,这个菜很好吃”的共鸣。若是让观众纠结于“这道菜是什么味道呢”,就无法体会到我们想要表达的美味之处。

Q:那么为广告和电影所制作的料理,是怎样做到不只看起来好吃,实际上也的确很好吃?
A:看上去十分好吃的东西,按理说实际上也会很好吃。如果只拘泥于外观,那就无法表现出美味的感觉。以前拍广告时大多为了美观,使用没有煮到位的土豆牛肉之类。而在家里,虽然炖菜时经常煮得碎烂,但却更加好吃。所以我向导演提议要煮到这种程度更好,希望观众能够感到“拍广告用的菜都这么好吃”。我基本不会刻意做得太漂亮,但是追求那种好像家里做出来的感觉。

Q:为电影和为广告做食品造型工作的差异是什么?
A:广告的剧本定得很细,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场景。但是电影就不同了,一个场景具体要怎么拍,分几个镜头拍都可以在现场灵活调整。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没什么区别,就按拍广告的要求来做准备。可是电影会不断调整视线,从不同的角度去拍,有时候还没拍完食材就消失了。比如说有一个场景是要拍摄炸猪排,剧本只写了要拍裹面包粉的分镜头,可是真到拍摄的时候,要拍特写,又要拍远景,还要拍猪排在油锅中翻滚的瞬间,转眼间拍摄回数陡增。有时候准备五六回的分量都还不够用,所以最近我都会多带一些原料。而且以防万一,还会事先确认片场周围超市的位置。

Q:食品造型师的工作应该也包括餐具的选择吧,你如何选择?
A:我会在看完剧本之后,根据主人公的年龄、工作等情况来进行餐具的选择,需要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爱好。比如《海鸥食堂》中的小林聪美,她是个单纯直爽的女性,所以给她配置的餐具都略有些活泼的感觉。

Q:所以买餐具本身也是你的兴趣爱好吗?据说你在芬兰买了不少餐具,基本把《海鸥食堂》这部电影的酬劳都花完了?
A:我的确很喜欢买餐具,为了放餐具我还专门租了储藏室,有2间4帖(1帖约为1.65平方米)半,1间1帖半的。楼上(注:采访所在的工作室楼上)我也租了房间呢。我记得拍摄居酒屋那一幕的时候,使用的餐具都是我收藏的,而且都是些限量生产的产品。

Q:有没有从去过的饭店得到有关菜谱的启发?
A:也是有的。吃到比较特别的料理时,会想着改天我也要这么做一下试试。比如《游泳池》里用的咕咾肉。我把以前的梅肉咕咾肉给改进了一下,做成了柠檬咕咾肉,还撒了一些薄荷叶在上面,这样更符合泰国的感觉。

Q:你觉得要成为食品造型师需要什么能力呢?
A:体力和构思力是必须的。我记得以前拍的广告里,有个折面包的镜头,不管怎么注意,折痕处都会断开。我就想,可能是因为干燥,于是我就试着上下都用别的面包夹住,折后再一次看看。发现问题的时候,要能不断想出应对办法,这是对食品造型师的要求。我记得还有个杯装方便面的广告,在拍演员吃面的时候,我们用红外线温度计把温度控制在50℃。因为在50℃的时候汤喝起来不太烫也不会凉,口感最好,拍出来效果也更加理想。拍摄铁板烤肉“嗞嗞”冒烟的镜头,我们需要准备1万日元左右的肉。温度稍微高一点或者低一点,烤出来的感觉都不一样。要是失败了就还得重新买一份昂贵的肉,清理铁板也很费工夫。所以我会事先用价格便宜的肉来一遍遍测试,确定在多少度时烤出来的肉看起来最好吃。

Q:工作中最辛苦的部分是什么?
A:一个是长时间被拘束。要是拍电影或者电视剧的话,6点左右就得起来,8点左右到片场,然后就从费时的料理开始准备。还有一个就是行李。每次都像搬家一样啊要准备很多东西,因为片场一般都没有全套的烹饪设施,现在还在拍摄中的《深夜食堂》就是如此。开拍的前一天先把锅、卡司灶、笊篱菜板等等运过去,然后当天我再带着大堆的食材过去。要是片场没有自来水,还要运大塑料桶装水过去。

Q:在饮食上,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挑剔的?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
A:我不挑食,但是那种很臭很臭的乳酪实在是吃不下。要说我最喜欢的食物,唔,是饺子!中国饺子和日本饺子还有韩国饺子,我都喜欢。

Q:请推荐一些你经常去的餐厅,或者买食材、餐具的店铺?
A:吃中国料理的话,我总去曙桥的“敦煌”。不吃中国菜的话,那就是我工作单位附近的小酒吧“藤八”,买日式餐具经常去的就是靖国神社附近一家名为“花田”的店了。

Q:我们这一期是京都特集,请问京都有没有你特别喜欢的地方?
A:我喜欢知恩院,那里很好。书店的话惠文堂一乘寺院店很好,我很喜欢那一带。

Q:你去过中国吗?
A:我去过中国重庆。说起来我还是北京中医大学日本分校的学生呢。去年选了药膳科,今年开始学习气功课程,都很有意思。我也特别喜欢中国菜,不只喜欢吃也喜欢做。为了吃到正宗的中国菜,我希望还能去中国。

原文来自:《外滩画报》

下厨房推荐:跟《深夜食堂》学做料理

红色香肠鸡蛋烧猫饭茶泡饭土豆沙拉牛油拌饭猪排盖饭鸡蛋三明治酱油炒面酒蒸蛤喇

最动人的并不是五星级餐厅里的精致食物,也不是厨师长级别的精湛技术。下厨房和下厨房里的厨友们,最热爱的,其实就是这样简单的家庭味、质朴的人情味。

像国王一样吃早餐

2011年12月9日 Pan小月

科学的进食原则应该是:早餐要吃得像个国王,午餐要吃得像个王子,晚餐要吃得像个乞丐。天气越来越冷,往胃里填点儿热乎乎的东西再出门上班、上学,会舒服很多,不容易被寒气入侵。不吃早餐的危害,实在是被连篇累牍说滥了,同样几段文字,复制来复制去,大家都懂的(实在不懂的去百度谷歌一下吧 = =|)。到底吃什么,或许才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像国王一样吃早餐,你也可以。(抱怨根本没有时间做早餐的,可以直接跳到本文后半部分,看看早餐达人们都是怎么说的哟!)

传统中式早餐

一个古老的笑话是说,外国友人觉得中国人民勤劳又靠谱,原因是大街小巷到处都写着“早点”,提醒大家别耽误时间。“早点”顾名思义就是早上吃的点心,在中国的各个城市都有当地特色的早点,比如江浙一带的拌面、小馄饨、生包;武汉的热干面;陕西的糊辣汤;天津的果子……等等。和父母同住的幸福童鞋们,通常会享受到妈妈早起准备的早餐,可能是清小菜,可能是豆浆油条,最简单的,也可能是一个茶叶蛋,带着路上吃。传统中式早餐的种类非常多,比较常见的有:馒头包子、烧油条、各类面条馄饨豆腐脑等。需要注意的是,早餐最好有干有湿、有主食水果,营养均衡搭配。

欧陆早餐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洋气的词儿——欧陆式早餐。欧陆式早餐其实是一种简单的搭配,通常是酒店提供的早餐,包括面包咖啡或茶、果汁。欧陆式早餐Continental breakfast之名据说是和英式早餐English breakfast相对的。许多习惯了华丽早餐的美国人、英国人等,在这类酒店里吃到如此“简陋”的早餐,会感觉很不悦。咱们真要没时间大张旗鼓正经吃早餐,买个面包三明治,喝袋儿牛奶,也是好的。

美式早餐

美式饮食在大多数人眼里,或许已经退化成汉堡、薯条、可乐的代名词了。其实真正的美食早餐非常丰盛,如同我们在《爱的火把在厨房点燃》一文中说过的那样,美国由于是个移民国家,饮食文化融合了各个国家的风俗特点。因此美式早餐汇集了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的早餐内容,项目繁复。比如咖啡或茶、黄油果酱面包果汁,还包括爱尔兰式早餐中的煮黄豆、德式早餐中的香肠,还有麦片、谷物类、蛋类、肉食类等食品,每一个种类都还有许多的变化。

英式早餐

英国的下午茶非常有名,这个笼罩着贵族气息的国度,早餐也同样富有盛名,甚至已经超脱了“早餐”的原意,而是在更广的层面上代表了英国独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英国有些旅店甚至以“完全的英式早餐”作为卖点招揽顾客。英式早餐通常包括:主食(烤番茄、炒鸡蛋香肠咸肉蘑菇、炸薯块、茄汁黄豆),面包(土司、可颂、丹麦卷、炸面包),副食(麦片、麦片),饮料(咖啡牛奶果汁、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还有专门的“早餐茶”,和大家熟悉的伯爵茶一样,也是一种拼配红茶,喝的时候加牛奶和糖,或者柠檬片。

下厨房的早餐达人

水晶月光:一定要有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雷打不动每早都吃但不一定拍的是:两颗巧克力蜂蜜,红糖,香蕉芝麻酱、坚果、葡萄干、红桂圆各六颗,树上杏干,鸡蛋,安佳全脂奶,五谷豆浆

水晶月光的早餐相册:【宅女早餐】

更多水晶月光的原创菜谱:http://www.xiachufang.com/cook/10017378/

水晶月光是这样做早餐的:宅女早餐实验室(相册完全索引)

吖土:一餐舒适的早餐让我一天都装上小马达一般,为了吃到它可以专门早起。

吖土的早餐相册:【起床的动力】

更多吖土的原创菜谱:http://www.xiachufang.com/cook/10001213/

吖土是这样做早餐的:你们不会真的以为我大清早起来现包馄饨

克思克行:HH曾经对我说,如果我娶了她,早餐可以365天不重样,没有下文……这个相册的立意是365种,而非365顿,目的是鼓励自己和大家每天吃早餐

克思克行的早餐相册:【早范儿365+】

更多克思克行的原创菜谱:http://www.xiachufang.com/cook/10001248/

Pan小月:就算只是一片吐司一杯牛奶,也要坐下来慢慢吃掉。全新的一天就此开始。

Pan小月的早餐相册:【两人情侣早餐】

更多Pan小月的原创菜谱:http://www.xiachufang.com/cook/10003678/

Pan小月是这样做早餐的:早餐相册问题汇总(附常逛的淘宝店地址)

这两位豆瓣达人也推荐

吴绣绣:MY Breakfast

Sue:一个人也要好好吃早饭

近百道下厨房精选菜谱,早餐不知道吃啥?来这里挑挑吧 → 早餐(一天中最初的期待)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美食生活杂志,更多菜谱信息欢迎来www.xiachufang.com逛逛。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冬令进补吃什么

2011年12月1日 Pan小月

本文是下厨房的电饭锅达人 la vie en rose 在中医文化讨论课的学习成果,特别授权下厨房博客转载分享给大家。有什么说得不对的,欢迎指正和讨论^_^ 图片来自昵图网。

无论是我国的中医学,还是现代科学,都非常提倡顺时养生,按照一年四季气候冷暖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