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幸福的味道——“传承的家味儿”全国征集活动

2013年5月8日 颜小兽

许多回忆都与味道相关。关于家的回忆,少不了“家味儿”。记忆中那些家的味道,是一条纽带,连接着我们与家人之间的爱与牵挂。或许是爷爷腌的那坛酸萝卜,或许是妈妈的一道拿手好菜。那种味道,曾引诱儿时的我们钻进热气腾腾的厨房,站在一旁痴痴地等待、好奇地张望。那种味道是多么熟悉,不论我们身处何方,都会一直萦绕在心头。

征集内容:
图文并茂的美食故事,需突出家庭、传承、味道这几个概念,需反映浓浓的亲情故事和幸福味道。打动人心的即为好作品。

提交方式:
请将图文发邮件至:talk@xiachufang.com 邮件标题中注明“传承的家味儿”,并标注作品名称、微博昵称、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等。

征集时间:
2013年5月8日—17日

奖品及奖项:
1、本次活动由多家承办方共同举办,总计100个名额进入“传承的家味儿”全国征集活动的“百强家味故事”。其中下厨房将选送20篇图文故事。
2、“家味故事” 参与奖:凡符合活动规则的参与者均可获得Tmall五芳斋10元代金券。
3、“优秀家味故事” 入围奖:海选入围的100个 “优秀家味故事” 获奖网友,将各获得一份 “端午好礼” —— 五芳斋 “和家五芳” 粽子礼盒+京东代金劵(价值500元)。
4 、“传承家味故事”

优胜奖:评选胜出的5个 “传承家味故事” 获奖网友,将各获得一份 “传家大礼” —— “上海-嘉兴” 家味体验之旅(一家三口)+京东代金劵(价值4999元),并有机会在上海与《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沈宏非先生面对面,现场一展厨艺,呈现五种各具特色的 “传承的家味儿” 并分享其背后的家味故事。

注意事项:
本次活动鼓励创新,所有作品须具有原创性,本次活动主办方不对参赛者的作品引起的版权纠纷承担任何责任;
本次征集作品知识产权归作者所有,活动主办方有权以任何形式将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主办方: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五芳斋幸福家庭基金
战略合作伙伴:新浪公益
首席媒体支持:搜狐吃喝
战略视频支持:爱奇艺
招募平台:@分享幸福的味道、@新浪公益、@爱奇艺、@沈宏非、@下厨房、@99心愿私房菜、@远方网 七个海选征集渠道
以上参与平台将进行统一评选,多次参加者仅可获得一次获奖资格。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五芳斋幸福家庭基金所有。

Hong Yi的春日美食创想

2013年5月6日 丸子小姐

康怡

Hong Yi 是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艺术家。她喜爱画画,创作的工具却不是笔、颜料或油漆。而是一些特殊的材料。她最近在Instagram上上传了一系列名为“创意三月”的图片,巧妙地用食材组成一幅幅画面,一点一滴地记录着她的早春心情。一起来看看~

1

day 1:小西瓜漂流记

2

day 2:蒙克《呐喊》

3

day 3: 在心里与秘密花园不期而遇

4

day 4:沙巴冲突,我的心随之沉入谷底
5

day 5:总之,宝呀,离肯德基爷爷远点

05

day 6:世情莫测,其实只要有爱便已足够

6

day 7:葛饰北斋名作《神奈川海浪》的食物版~

7

day 8:在火龙果里偶遇一条龙

8

day 9: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而最遗憾的是,我们没来得及好好道别。你过得好吗,理查德·帕克?
10

day 10:扭一扭,舔一舔,奥利奥狗狗!这是最伤不起的一个作品,因为亚热带气候奥利奥夹心很容易化掉TAT
11

day 11:坎番茄汤罐头。原料是番茄酱,芥末酱和牡蛎酱哟!
12

day 12:救命!巨乌贼来袭!(用墨鱼墨鱼汁做成的)

13

day 13:班克斯街头涂鸦
14

day 14:融化中的北极
15

day 15:很久以前,有三只小猪。一只住在意面房子里,一只住在手指饼干房子里,还有一只呢,住在干辣椒建成的房子里~
16

day 16:竹炭面包狼鼓起腮帮子,呜的一声,就把蚕豆小猪的房子吹毁了!Σ( ° △ °|||)

︴ 

17

day 17:第三只小猪获救的真相:它是皮克斯脑残粉!【飞屋环游记的梗】
18

day 18:黄瓜版田园小景
19

day 19:催人泪下的洋葱猫头鹰(PД`q。)·。’゜
20

day 20:小巧的芭蕾伶娜
21

day 21:婚礼特别主题:未来只要“油”你,我什么都愿意。
22

day 22:霸王龙大战梁龙,食肉和食草派终极对决!
23

day 23:大象马戏团
24

day 24:奢侈的LV香菇
25

day 25:郁金香花田
26

day 26:马来西亚国会解散,希望马来人民能在议会选举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27

day 27: 椰浆饭建造的吉隆坡双子塔
28
day 28:伊娃·朗格利亚在2010年met gala上的造型
29

day 29:法式金清汤~金是用红姜片做的

30

day 30:呆萌榴莲河豚~眼睛是龙眼n(*≧▽≦*)n
31

day 31:最后一天,致全世界可爱人们的感谢。谢谢你萌~

图片来自http://pinsta.me/redhongyi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 ^_^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下厨房周刊082」却从立夏晴多日,策杖闲来看绿阴

2013年5月5日 颜小兽

今年的5月5日是立夏节气,代表夏天就此开始。立夏这一天,在民间有许多有趣的传统习俗。比如孩子们在胸前挂鸡蛋,把蛋装在编织网兜里,挂在胸前,这一习俗主要是为了帮小孩防 “疰夏”,谚语有云:“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过去还有立夏这一天 “斗蛋” 的比赛习俗。比如 “立夏秤人”。还比如要吃豌豆、肉丁等和大米一起煮成的 “立夏饭”,也有地区有吃 “乌饭”、“蚕豆饭” 的习俗。立夏这一天还要吃鸡蛋,据传说因为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乌米饭】by 月亮晶晶
立夏这一天吃乌饭(乌米饭、乌糯米饭)是杭州的传统习俗,传说吃了之后一个夏天不容易被蚊虫叮咬,也不容易中暑等等。乌饭是用一种民间叫“乌饭叶”的树叶捣烂后的汁液煮出来的。乌饭叶是乌饭树的叶子,乌饭树别名牛筋,南烛草木。它的果实乍一眼看有点像蓝莓,可以吃的。做乌饭用的是它的叶子,也叫“南烛叶”。乌饭煮好之后,可以撒白糖吃,也可以加豌豆咸肉丁做成咸的。

【腊味蚕豆饭】by 黄宝宝
立夏之后正是蚕豆开始上市的时节,王祯的《农书》上说蚕豆 “百谷之中最为先登之物,煮皆可食,代饭充饥”。在立夏这一天将新鲜上市的嫩蚕豆大米一起熟成饭,也就成了江苏等地的传统习俗。蚕豆去皮,在盐水中焯烫一下,再沥干水分可以冷冻保存很长时间不减风味。

【简易樱桃松糕杯】by 南半球的小猫
立夏节气最当令的水果当属樱桃了,用樱桃来做一道简单的甜点吧。trifle是源自英国的甜品,它通常由水果、松软轻盈的蛋糕或手指饼干、打发的奶油、果冻等食材组成,有时候也会含有少许酒精或咖啡。通常是每种食材很规则地一层一层往上堆,成品层次分明,一勺子挖下去能吃到所有东西。

时令蔬菜和水果

苋菜豌豆荠菜韭菜春笋香椿马兰头、小葱、茼蒿、螺蛳、鲫鱼
樱桃蓝莓青梅草莓菠萝芒果柠檬猕猴桃桑葚枇杷

其他时令菜谱推荐

【自制青梅酒】青梅煮酒论英雄!
【上汤苋菜】时令苋菜的鲜美吃法。
【青豌豆炒肉丁】清爽的时令下饭小菜。

我们试着告诉你一些北半球的时令食物、热门菜谱、以及厨房故事、书影音。每周通过 blog.xiachufang.com 更新,新浪微博 @下厨房 定时推送。推荐关注下厨房微信账号( 打开微信—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xiachufang ),在手机上看下厨房周刊,不会再错过。

夜食动物

2013年5月2日 张唐

晚上跑完10公里,时间刚过九点,之前因为要跑步没敢多吃,到这会已饿得坐立不安了。翻了翻家里的存货,没几样想吃的东西,忽然在微信的朋友圈里看到凌峰叫唤饿。他去年测出来的血脂数值把医生都吓了一跳,估计相当于血管里流淌的都是藕粉样的血液了。于是之后他坚持了一个月的素食,接着便开始报复性食肉,出去吃火锅一个素菜都不点,只吃下水,所以这么长时间他竟然没有再胖,让每个人都很奇怪。既然这个时间喊饿,不如去簋街吃麻辣牛蛙吧,好久没吃,倒真有些馋了,我对着手机正准备张口说话,一条细细的水线从里面喷了出来,溅在了手机屏幕上。我这人唾液腺比较发达,饿得时候常这样。
  
小山城的麻辣牛蛙这么多年来水准保持得不错,凌峰吃得高兴,又加了一份。吃饭的时候我注意到他不时扭头朝自己的左手方向张望几眼,顺着看过去,没见到有美女。原来是刚进来的时候那边碎了个啤酒瓶,估计是喝多了,凌峰就一直想看看后续的发展,可惜这里不是东北,我俩关注了一会,只能遗憾地回过头继续扯那些公司里没营养的人事变化。牛骨髓涮久了嚼起来像是塑料棒,午餐肉口感稳定,牛蛙细嫩依旧。很久不吃夜宵和大辣,于是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肚子里仿佛有个秤砣样的招财猫在不停地微微晃动,让人没法入睡。第二天早晨不出意料,连着上了三次厕所,果真是老了呀。
  
其实很久以前我也是个夜食动物,那时候在南京,晚上肚子饿了没什么太多的去处,马台街是最常的选择。老纪留着一头汤师爷的发型站在店门口迎客,没有礼帽,头发有些油腻,分成几缕挂在他胖胖的脸颊两侧,把他脸上的那颗大黑痦子衬托得闪闪发亮,痦子上的几根长毛在夜风里轻轻随风舞动,显得很飘逸。我一直奇怪他家酸菜里的酸菜为什么这么好吃,自己买回家的酸菜却总是做不出同样的味道。我把这个疑问提给老蔡,他想了想,“估计是和你吃饭的心情有关。” 按照现在的说法,吃宵夜的人大多都有些晚睡强迫症,眼看着睡觉的时间快到了,便开始手足无措,在没有互联网和卡拉OK的时代,宵夜是最好的抗拒睡眠理由,不管多晚,只要坐进了通宵营业的饭馆里,这个晚上就不算结束。因此那时候在马台街吃宵夜,常常能遇见些同样不愿意早早上床的熟人,要是都认识,凑成一桌吃也是常事。有一次在去吃宵夜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对我说:“这么晚出来吃东西的除了活闹鬼,就只有三种人了。” 我问他哪三种人,他扳着手指头数了起来:“赌鬼、色鬼、酒鬼!” 说完从后视镜里看了看我铁青的脸颊,问道:“打麻将输钱了吧?” 老纪酸菜的左右是家名叫肚四宝的火锅店和一家同样开了许多年的重庆烧公,那些年我们都没少去,要是不远处卖碟的商店没有关门,顺便再去淘上几部电影回来,回家就更不用睡了。
  
到了夏天,宵夜的选择开始多了起来,阿牛家楼下就是湖南路夜市,我们常常聚在一起看完球赛后,下楼吃一碗热腾腾的砂锅,如此一来,夜晚才算完整。夜市里的砂锅都是预先把原料和作料码好,吃的时候上炉子烧几个滚就得,内容无非是些粉丝干丝香肠青菜鹌鹑蛋之类的大众食材,关键是在调味,味道调得好了,能让人吃到欲罢不能。我记得大方巷附近的小巷子里就有一家砂锅小馆,口味相当地道,每天中午都是人山人海的午餐族在那里排队,天热的时候也不例外,吃完滚热的砂锅,再喝一罐冰可乐,只要胃能承受,那是无论如何都要来上一份的。夜市里的砂锅没那么美味,却胜在气氛悠闲,砂锅在小煤炉上炖得咕嘟咕嘟直响,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每人一个砂锅,就瓶冰凉的啤酒,吃到酣处扒掉上衣,露出一块块年轻的排骨。那时候还没开始发胖,汗顺着光着的脊背在排骨上流淌,只可惜没有胸毛来衬托一下。快到半夜时,鼓楼和山西路一带常能看到推着小车的柴火馄饨流动摊,遇上一定要点上一碗,这种用木柴烧火煮出来的馄饨最是好吃,小馄饨皮大肉紧,用汤勺一口一个送进嘴里,再喝口洒了葱花、榨菜末、蛋皮、紫菜丝的鲜汤,好吃得让人不想说话,所以好吃的馄饨摊周围总是一片静默。我妈是医生,对于这种街头的美食一向深恶痛绝,隔段时间就要拿些她医院的肠道传染病惨剧来教育我。那时候一次性餐具还不流行,用的都是不明来源水源清洗过的餐具,只要细心找找,就能看见摊位边上那一桶泡着脏碗筷的塑料大桶,老板娘用块看不出本色的抹布左擦右擦,把碗筷抹得铮明瓦亮,再盛上馄饨端到你面前,真要讲究卫生的话,一定要在老板娘还没把别人吃完的碗筷收拢时坐下,端起别人吃剩的脏碗,倒掉碗里剩余的汤汁,对老板娘说:“就拿这个碗来盛”,如此一来,最多吃一点上一个人的口水(如果那人够健康的话),一旦经过那桶经过一夜顾客口水浸泡后脏水的清洗,就只能听天由命了。现在想起来,那些年就这样吃来吃去,竟然也没吃出什么毛病,真是万幸。


  
王早晨肚子还没大的时候,常去云南路西桥的烧烤店熬夜。那家叫做趣乐的烧烤店刚开不久,所有的烧烤都是老板小虎亲自动手,他刚从山上下来,在里面学了一手烧烤好本领。长夜漫漫,店里除了王早晨他们几个,没其他客人,鸡翅和肉串在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话里慢慢翻转,油汁像汗液一样从里面一粒粒冒出,在烤串的表面此起彼伏,吱吱作响,爆出一阵阵奇香,那味道是真好。所以烧烤店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到后来除非小虎来了兴致,亲自拨拉几下,平常摊上烧烤的活都是店里的伙计来干了,为此王早晨抱怨了好几次味道不如从前。刚发迹的时候,小虎买了辆A61.8T,为了显摆,他把1.8T的标志抠掉,换成3.0,被王早晨他们好一通嘲笑,小虎脸上挂不住,就又把标志换了回来。谁知没过两年,又换成了宝马七系,这次可是硬邦邦的七系列,加上五台花园的两处房子,羡慕得王早晨愤愤不平,活脱脱就是一个草根励志加读书无用的人生教材。估计因为夜里的烧烤和啤酒吃得太多,王早晨的肚子那几年就像怀了双胞胎一样,迅速膨胀了起来,走路也开始有了大肚汉那种特有的行进方式。有一次在看港片的时候,我妈突然指着片子里的林雪叫到:“这不是王早晨么?怎么胖成这样子了!”
  
广东的同事都有吃宵夜的习惯,每次在一起开会,夜里总要出来吃上一顿才肯安心睡觉。如果在北京,我一般会把他们带去簋街。要是有不肯吃辣的清淡人士,金鼎轩的茶点、丰悦的海鲜也可以抵挡一下,自然比不得正宗的广东地头美食,不过就好比四川人在上海吃麻辣烫一样,少啰嗦,有的吃就不错了!如果是在南京,季节又合适,夜里不如去吃小龙虾和炒螺蛳,地道的南京红烧龙虾做起来其实很讲究,活要洗得干干净净,头两边的腮连壳剪掉,露出两片如同跑车进气格栅一样的头骨骼,须爪去尽,只留下两只大钳,黄就在脑壳正下方,轻轻一揭就能看见,吃的时候用嘴轻轻一吸,连同汁水一同进嘴,妙不可言。线要趁活的时候抽出,揪住尾上正中间一片甲壳,微微用力一揪,就能带出一整条黑线,非熟手不能为也,只是太过麻烦,加上有人提出抽掉线的小龙虾烧好后肉质紧缩,不如不抽线的细嫩,慢慢的饭馆里的小龙虾都不再事先抽线了,这样一来,吃的时候就不能图省事,去壳以后,要撕开背上的肉,找到青黑的线后抽出,再把囫囵的肉蘸一蘸汤汁,这才整只进口,味道不必多说,吃过的都知道,最可恨的是那些吃前用手机拍照上传的家伙们,大半夜的,这不是逼人起床么?
  
炒螺蛳也是江南的夜宵主力,下锅前要用清水养上一阵,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肉就不够肥美。清明前的螺蛳里没有小籽,吃起来一口一个,最是痛快。天暖时的螺蛳虽然没有清明前的那样清爽,却也肥厚可人。吃螺蛳一定要亲自用嘴去嘬,连汤带肉一同入口才是美味。用牙签细细挑着吃,或者吃别人嘬出来的肉头,都不是正法。要是一桌人同吃螺蛳,那声音此起彼伏,响亮诱人,谁说吃饭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那是他没吃过炒螺蛳。像嗑瓜子一样,吃螺蛳一旦开始,就难以停下。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在夜市上吃螺蛳,半途突然下起雨来,我们赶忙收起碗筷挪进雨棚里继续。身边桌上的一个哥们独自在吃螺蛳,在雨里巍然不动,依旧一声一口,眼看着他盘里的螺蛳将将告罄,这才猛地抬起头来,疑惑着说了声:“呀?下雨了!” 接着他像小狗一样甩了甩脑袋,把头上的积水四下抛洒一圈,伸出筷子去夹盘里最后那几只螺蛳。

专栏作者:

> 张唐在豆瓣

文章配图来自昵图网
下载下厨房iPhone、Android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那些吃喝中的“温热寒凉”

2013年4月28日 颜小兽

前几天,厨房君参加了一场名为「 “讲•究” 吃喝补习班」的活动,这是一场由果壳网与利乐中国举办的系列饮食知识分享会。第一期的主讲人是来自北京友谊医院的@营养师顾中一,还特别邀请了《100元吃遍北京》一书的作者@小宽胖 这位资深吃货,与大家一起聊了聊吃喝中我们常说的 “温热寒凉” 问题。

冰淇淋火锅,哪个热量高?奶、肉、蛋,该吃冷的还是热的,口感、营养谁做主?有人讲食物分温和凉,这是科学分类,还是如语法分阴阳 “傻傻分不清” ?喝牛奶拉肚子,是牛奶太凉?乳糖不耐?还是 “肠易激综合症” ?4月24日,果壳网召集了各路爱吃、想吃、会吃的达人齐聚一堂,讨论了一系列相关问题。

本次活动是 “讲•究” 吃喝补习班系列线下活动的第一期,随后 “补习班” 将陆续登陆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为大家介绍关于吃喝的营养健康、生产加工、包装设计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冷食还是热食,往往取决于你的肠胃对食物冷热的接受程度。喝牛奶拉肚子,很可能不是牛奶的问题,而是肠胃的问题。拉肚子这种事可不是简单的食物冷热问题,消化吸收、肠道健康都会对其有所影响。将肉类做熟,能够起到杀菌、软化的作用,甚至于我们常吃的 “生” 加热之后,蛋白质适度变性,也更有利于人体肠胃中蛋白酶作用,帮助消化吸收……

活动现场特设的 “随堂小测验”,通过10分钟10道题的方式,让各位 “学员” 检验了一下补习成果。“小测验” 考题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饮食 “选择”,总结了本期活动的知识要点,随手收藏就是一份知识含量颇高的 “随堂笔记”。

吃喝,生来就会,看起来都懂,但美味的食物背后,有着很多值得 “讲究” 的学问。做一个真正的美食达人,不仅要吃出文化,还要讲究科学。因此,除了美味,还要营养,甚至要了解食品饮料的生产、加工和包装的方方面面。2013年,果壳网发起 “讲•究” 吃喝补习班系列线下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召集媒体、学术达人、公众一同分享吃喝背后的知识与故事。希望通过精彩的分享和有趣的互动形式为大家恶补有关吃喝的趣味知识。

对系列活动感兴趣的各位,可以关注果壳厨房料理做者@包着 有问题想要讨论,也可以@果壳问答 ^_^

野食

2013年4月23日 颜小兽

红薯

我小时候胡闹多了,待家里大人出门之后伺机而动,翻箱倒柜,把所有角角落落,尤其是大人示以警戒的地方都翻看一个遍,虽然贫寒之家也没翻出来什么金银宝,但一次次如此饱含兴味,乐此不疲。

还爱把家里所有的家具在堂屋里一层层的一顺排开,从小板凳,到小方凳,到大方凳、长条凳,再到小桌子、大桌子,最后到神龛,一路登上去,拉过一条毯子披在身上,再在神龛上驾着一张小板凳,端端正正地坐在上面,学太上老君的样子。有时候角色扮演太入神,忘记家长会回来,冷不防要是家长突然有事折回来,进门就看到我在家里装神弄鬼,又好气又好笑地骂一句:“你又在搞什么尖板眼!”这时候往往惊慌失措,窘迫羞愧,把家里建立起来的异样的世界一一还原,这其中的乐趣就会被后来居上的羞愧冲抵许多。

红薯

人天生就带有这种突破日常陈套的欲望吧,小孩子尤其如是。在我们来说,田野是可以纵意而为的天地。在平淡、乏味的放牛的时候,总想搞点名堂出来玩一下。有个一起放牛的的姐姐说:“我们带点东西到外面烤着吃吧,我家里有红薯!”我高兴极了,在野地里烧野火做饭,多么让人兴奋!

果然,第二天放牛的时候她就带了一个巨大的、饱满硬实的红薯来,那时候,我们村里种红薯的人家非常少,红薯是被当作可以珍贵的零食来看待的,生吃起来也比较脆甜,放在土灶里用暗火把它烘熟,剥开外面有点焦黑的皮,那冒着热气的红瓤变得软糯,透着香气,吃的时候哪顾得烫不烫嘴!

在还没有烤之前,我们就对这只红薯抱有热望,本来生吃也是很好吃的,但是为了体验在野地里烤红薯这更大的欢乐,我们就暂且忍耐一时了。

挖洞。田埂上有一种细密的草根在泥土里牵攀缠绕,不容易塌陷裂掉。用随身带的小铲刀向下打一个洞,再从侧面掏一个大的口。在野地里找来枯叶子、茅草、枯树枝,以及随身带的一小截蜡烛,迫不及待地点火了!

家里土灶点火多容易啊,怎么在野外就这么难!不是风大把蜡烛都吹灭了,就是那些树枝压根就点不着,也许是水汽太重,还没有干透吧。烟又特别大,熏得人手上、脸上、衣服上都黑黢黢的。好不容易找到了干一点的柴火,火渐渐大起来,却又会飘散,压根就没有烧到红薯上。

原来飘摇的火,来烤这么大个大红薯,这么艰难漫长。黢黑的手时不时地往火堆里加柴,然后就是等待,等红薯的表皮慢慢变色。为了避免一面烤焦,又赶紧翻到另一面,这样来回翻了好多次,心里想着,它可能会熟吧。

就是这一个红薯,这样在明火里烧了半个小时,我们看着它的外在变了,至于它的内在,猜测似乎应该也相应地转变了。现在也没什么柴火了,看到表皮跟曾经吃过的烤红薯差不多,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没办法了,就这样了!忍着烫手,把红薯从灶眼上卸下来,用刀子把红薯切开,才发现红薯除了外面一层被烤焦,里面压根就是生的。

我们三两个人,就像是茹毛饮血的食人族长老,沉默而肃穆地把这只夹生红薯干掉了!

那种夹生红薯是什么味道?记忆很清楚,却没法形容。“生苕(红薯)甜,熟苕粉,夹生苕冇得整”,这就是我们那里的俗语,大家世可以想象得到的它艰涩的程度。

虽然是那位姐姐虽然提议烧红薯的,但最后成品出来的时候,我似乎感觉到她有愧疚反悔的情绪。她后来也被家里人教训过,再也不跟我们一起玩这种玩意了。

而我的兴趣,却被迅速地吊起来,我一个人在野地里烧过小一点的土豆芋头玉米,个头小容易烧透,灶眼也有过改进,成功的野食吃过很多次。这种在田野里自己胡乱弄起来吃的东西,比在家里吃厨房里做的东西,那是另一种更无所顾忌、更自我的快乐。

另外,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在雪地里支起簸箩抓雀鸟的事情,我们也玩过,可惜下雪的机会少,而平时的麻雀食物很多的,压根不会到支着簸箩的地方找吃的。为了满足一己恶劣的趣味,那就只能用这套武器吓唬自己家的了,后来想想也不光彩的,没麻雀逮,欺负自己家,不光彩啊。

有一次周末,我妈不在家,叫我把家里的猪油熬掉。猪油熬在炉子上,我偷空溜出厨房,抄起弹弓打麻雀,没想到居然就打到一只,高兴极了。一霎时不知道怎么办,一看在熬猪油,就炸起来吃掉吧。急匆匆赶紧烧了一点开水,学我妈杀的样子把毛褪掉,肚肠清理干净。用盐腌了一小会,按到油锅里两面炸透,就孤孤单单的一只麻雀,没有其他,我也把它吃掉了。吃的时候,像一个小小的,而又安稳的冒险。

那是我唯一的一次吃到我自己逮到的野味,那只麻雀真好吃啊。

原文来自:江上 (微博主页|原文链接)经作者授权后转载。
部分配图来自:昵图网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 ^_^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