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厨房有专栏’ 分类

海棠会

2012年9月7日 张唐

一连三天,只要门铃一响,女儿就要大叫: “我的麦芽糖来了!” 然后迫不及待地跑到门口仰头等待,她和所有敲门的客人都相谈甚欢,包括来洗油烟机的清洁剂推销员、收废品的小工、抄煤气表的小区物业,唯恐得罪了来客,收不到她的麦芽糖。

最终当她从妈妈手里的麦芽糖上狠狠啃下一嘴时,脸上洋溢的是无比的幸福。我问女儿粘不粘牙,她蠕动了半天嘴巴,点点头,指指张开的嘴巴,示意再来一口。
  
买麦芽糖是为做果酱用的。小区里的海棠树硕果累累,海棠果个个结到拇指肚大小,黄里透红,漂亮极了,不晓得有没有打过农药,味道酸甜里带点微涩。我老婆从家里搜出个大木盆,去小区当起采摘果农来。在抓生产抢进度的过程中,两条胳膊被树枝划出不少道小口子。我让她悠着点,她连连摇头,悄悄指指小区里那几个正摇着屁股往家赶的大婶:“你看着,一会儿她们拿出来的盆肯定比我的大!”



  
熟透的海棠果坏起来极快,刚过两天,有些果上就出现些细小的尸斑。好在麦芽糖在第三天头上到了,琥珀般黄老大一坨,麦芽的香气荡漾于四周,相当诱人。熬果酱时放麦芽糖,除了增稠添色外,麦芽的清香混在果酱当中,能让原本清淡的果味变得异香扑鼻。制成的海棠果酱呈深红色,除了果肉绵烂以外,鲜果时微涩的果皮会变得柔嫩微韧,早上挖一大勺抹在面包或者馒头上,酸和甜、柔与韧混杂在口里,真是美味。若想创新,在凉面里加上一勺拌开,清香酸甜,可比朝鲜冷面好吃!
  
收拾行李的时候,我在包里揣上满满一瓶,打算去合肥开场海棠酱会,邀请三街五巷的闲人散客共赏美味,搞不好吃高兴了,还能现场作作诗提提字什么的,想到这里,在机场过安检通道时我几乎流下口水。不料刚被搜完身,就见安检X光机前的制服美女冲我冷冷一笑:“包里的瓶子拿出来,膏状物体不许带!” 再去托运已不够时间,我犹豫了一下,朝制服伸出手来:“借把勺子”。“你要干嘛?” 制服问道。“你总不能让我在这儿用手指挖着吃吧?” 我一脸的无奈。


  

【海棠酱制法】
新鲜的海棠果洗净,去掉果核,切下果肉,放入高压锅中,加少量水,再加入适量白糖,加盖煮10分钟左右,再开盖放进麦芽糖用大火熬煮,直到水熬干,果酱变得粘稠为止。期间注意搅拌,万万不可出现焦糊。

专栏作者:

> 张唐在豆瓣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 ^_^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谁的心底都有一碗面,让你暗自揣摸它的滋味

2012年8月14日 颜小兽

【家的味道美食书征稿】入选作品:豆角焖面

谁的心底都有一碗面,让你暗自揣摸它的滋味。

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那些食物的回味,常常是惟独在记忆上的,仿佛已经很久很久了,依然还有旧时的意味存留,这才是美味的。

豆角焖面,是再家常不过的饭食了,每当做它的时候,总会想起,母亲对我的那句话叮嘱:别忘放一勺甜面酱,很提味的。

曾记得,母亲是如何做豆角焖面的。

她切了点儿瘦肉丝,在锅里搁上葱花、姜末,放进瘦肉丝煸炒,煸豆角时,总忘不了放进一勺甜面酱,甜甜的酱香即刻飘满房间。豆角炒至三四成熟的时,再把面条抖落开,撒到豆角上,铺满后把锅盖一盖,沿着锅边稍微浇上一点儿开水,就等着吃了。

几分钟过后,一打开锅盖,豆角焖面的味儿扑面而来,母亲一手拿着一把铲子,一手拿着一双筷子,兜着锅底这么一铲,把锅里头的豆角面条就拌到一块儿了。

我站在她的身后,看着,就这样安静地看着,这是岁月赠予我的人间烟火。

盛在碗里的豆角焖面,已经没有了汤汁,全让面条所吸收了,既不干,又油汪汪的,吃上一口,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好。

曾经的记忆是那么的纯真亲切,想来,最想念的,不是那碗面,而是面里的少年时代,是失而复得的亲切轻轻摇撼着我的心。

真是好,多年后,在记忆的转角想起来,却依然是柔软的温暖。

豆角焖面

原料:豆角200克、猪肉丝150克、鲜面条200克
调料:葱、八角、生抽、甜面酱、蚝油、盐、香油

做法:
1、豆角洗净后,然后掰成4-5厘米长的段
2、锅中加入油,烧热,放入葱末、八角炒出香味
3、放入肉丝,并调入甜面酱、生抽、蚝油、盐翻炒
4、随后倒入豆角炒匀
5、倒入清水没过豆角表面,然后将汤汁烧开
6、将火力调到最小,用铲子将豆角均匀的铺在锅底,鲜面条均匀的铺在豆角上面
7、加盖,中小火慢慢焖,直到锅中水分快要收干,最后用筷子将面条豆角拌匀,淋入香油拌匀即可。

厨房小语:
1、一定要加甜面酱,其它酱口感不好。
2、生抽、甜面酱、蚝油已有咸味,盐要酌量加。

作者:梅依旧。本文为家的味道美食书征稿活动入选作品。
将家人们拿手好菜的做法、图片、故事发送到:mamadeweidao@126.com
对稿件的具体要求,请见这里

「daisy的猫食堂」百吃不厌煮花生

2012年8月10日 daisy







专栏作者

http://pic.yupoo.com/xiachufang/Btg13eRU/i7mk1.jpg
daisy在豆瓣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 ^_^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免礼平身

2012年8月8日 张唐

在宿州,客户带我们去吃土菜,“今天不喝酒,带你们尝尝本地特色!”虽然事实证明我还是轻信了他们,酒压根没少喝,但菜确实不错。餐桌正中的一大盆牛膝盖骨汤着实让人震撼,连骨带汤足足二十来斤。我数了数,一盆汤也不过八、九块牛膝盖,个个都有巴掌大小,不知道炖了多久,汤色依然微黄清亮。捞一块到碗里,入嘴软韧粘香,牛肉独有的香味在口腔里尽情爆发,比蹄筋牛鞭什么的更有咬劲。为了吃起来方便,我不得不用左手抄起骨头,汤汁顺着手掌一路淌到胳膊肘,再滴到土菜馆色泽黯淡的桌布上,泛出星星点点的油光,所谓举案大嚼,就是这个样子了。咬几口膝盖,喝一口浓汤,汤里漂着些刚切好的青蒜碎末,味道格外香鲜。我抬眼偷瞧,同席的每一个人都在鼓动腮帮,嘴巴动个不停,酒杯也顾不上端了,甚好甚好,不如再来一块!
  
作为一个经常跑步的吃货,我对于膝盖的了解还是颇为深厚的,半月板、髌骨、韧带的位置无不了然于胸。吃牛膝盖的时候我抽空细细端详了一下,好像和人的膝盖差不多,吃哪补哪,要是能天天嚼上两个膝盖,我是不是就不用再担心膝盖受伤了?本着这个念头,那天我吃了最多,到最后握骨头的手指都黏在一起,整个下午都散发出一股浓浓的牛肉味。
  
同样是膝盖,的结构就简单多了。南方人把这一部分称作“拐”,淮扬菜里有一道极有特色的小菜叫黄豆拐,取的都是爪与鸭腿间的那一处关节,用文火与黄豆一起细细红焖,直煨到豆烂拐熟,汤汁粘稠才成。拐的特点是无论炖上多久依然会保留一份脆韧,所以吃时用小勺连豆带拐抄上一大勺入口,黄豆的绵烂与拐关节的脆韧在口腔里混合搅拌,风味绝佳。
  
去年在三亚吃东山羊的时候,乐乐问我要不要尝尝羊拐。据说小羊待宰之前会跪地求饶,因此前蹄的羊拐比后蹄更好。这事听起来甚惨,不过不妨碍我们品尝。海南东山羊讲究吃个原味,清汤白煮,羊拐带着老长一段小腿骨棒,像个巨大的阿拉伯数字7。吃的时候用手握住小腿,细细啃来就是。因为白煮时短,吃起来需要借助手上和腮帮子的力量来回拉拽,远远看去,像是一桌人在茹毛饮血一般。电影《黄海》里有个黑帮老大深夜遇袭,仓促间握着根粗大的腿拐且战且退,竟然生生敲出一条血路。不过他那根骨头应该是牛骨,像羊拐这样的细物,只能用来吓吓人了。

“我问你,什么生物的膝盖最好吃?”乐乐喉结动了动,把嘴里的羊肉咽下去后开口问我。 “人吧?”我早就猜到了他的答案,“不过古人才行,搁今天,恐怕只有那些老演清宫戏的家伙的膝盖能吃了。” “还有日本人和韩国人,他们也喜欢跪着。”乐乐认真地说,我们继续着这种无营养的对话,又加了一份羊拐。

专栏作者:

> 张唐在豆瓣

本文配图“法式布朗汁烩牛膝骨”来自昵图网。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 ^_^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知味人生de美食大杂绘」剁椒开屏鱼

2012年6月7日 知味人生 _丫头

现实版【剁椒开屏鱼】的步骤图做法戳这里!

专栏作者:

知味人生的更多菜谱 | 采访:《知味者,丫头也》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 ^_^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杨花鳅

2012年5月30日 张唐

初中时,班主任最爱把我们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拎到墙根,痛心疾首地说:“我说这几天班上总是不太平,原来是你们几个象鳅一样在里面拱!”他是苏北人农家子弟,想来自小没少吃泥鳅,这种爱到骨子里的东西,当然难以忘怀,给我们训话的时候一不小心,便冒了出来。说实话,泥鳅这玩意我小时候没怎么吃过,主要是见不着,家里人嫌它有股土腥味,从来不买,直到我自己开始挣钱,并且像个食蚁兽一样四处乱窜寻找美食时,才发现原来泥鳅烧得好了竟如此美味。
    
南京解放路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正门对面有家名叫嘴对嘴的小馆,店面很小,做成ONE STEP DOWN的格局,进门一不小心就跌个踉跄,里面的耙泥鳅做得相当不错,味道好到可以让人忽略满墙木匾金字的影响。一铜盆红油青金焦黄泥鳅上洒着白芝麻,麻辣鲜香,泥鳅煨到糜烂,入口即化,莴生翠多汁,清甜爽口,搭配在一起浑然天成,仿佛80年代的达明一派。饭馆的几位股东时常在店里自打秋风,边吃边议论如何改进口味增加菜式等等,偶尔也会聊聊篮球,听着很是亲切。
    
两千年初互联网方兴未艾之时,老汪带我去过一家位于北京北太平庄的饭店,名字非常互联网,叫作“家乡菜.COM”,是个新派川菜馆,那里的干煸泥鳅是一绝,泥鳅炸得金黄酥脆,咬起来咯吱咯吱作响,味道极其麻辣,嚼起来欲罢不能,实在是.COM家族里的一朵奇葩,可惜那一波互联网危机来得很猛,家乡菜.COM也随之烟消云散,再去时已换了名称和大厨,从此相忘江湖。若干年以后,我在学院路一家商务酒店的楼下突然发现了家乡菜.COM的招牌,不知那份干煸泥鳅还在否?
    
传说中有一道残忍却美味的名菜:泥鳅豆腐。据说是把整块豆腐和活泥鳅一起煮开,泥鳅受不得热,就纷纷钻进豆腐,等到豆腐里面也热得受不得,泥鳅便会再往外跑,一探头即被开水烫死,所以头都是露在外面的,下一步的炮制,便是关火捞出来,夹住泥鳅头,轻轻一拉,连头带骨带内脏都出来了。随后把豆腐切成寸方块,按麻婆豆腐的手法烹制,鲜美无比。只是这些都是传说,我从来没真正尝到过。妲拉同学说的有道理,这个夹头去骨的手法技术含量极高,骨头出来好办,内脏也要一起出来,这就非常人所能了。听家里长辈说在苏州吴县吃过一道泥鳅饭,和泥鳅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妙,把泥鳅大米同煮,干饭烧成时泥鳅根根竖在饭中,只余头露饭外,楸着鱼头一根根连骨带内脏拔出,饭里就只剩下肉,再佐以香油、盐、糖、香菜,搅拌后吃。“味道怎样?”我记得当时追问长辈,“哎!”一声叹息后这家里的吃货领军人竟然流出了口水,味道可想而知。

> 泥鳅菜谱
    
《资治通鉴》里记载南齐崔慧景起兵讨伐萧宝卷,兵败被杀,脑袋被装在渔民捕泥鳅的篮子送到了南齐都城南京(以头内鰌篮),胡三省在注视里专门写道:“鰌,今江淮间湖荡河港皆有之,春二月时,人取食之,其味甘美,至三月后,人不甚食,谓之杨花鰌。”古人吃得比我们讲究,过了三月就不吃泥鳅了,篮子无处可用,便装个人头吧。

专栏作者:

> 张唐在豆瓣

本文配图“耙泥鳅”来自昵图网。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 ^_^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