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的酸辣土豆丝

2011年11月29日 李妙生

在我的家常小炒TOP 10的排行榜里,酸辣土豆丝总是没有缺席过的。作为一道简单的素菜,能做到百吃而不厌实属不易。比起清炒,我觉得酸辣味道的土豆丝更适合下饭。一碗白饭,一碟酸辣土豆丝,就能莫名吃出一种感恩情怀。大概是因为我从没把它当做一道简单廉价的菜。反而每次是从头到尾都花费了极大的耐心做成的。

酸辣土豆丝要香的有层次少不了自制的花椒油。所以准备时最先做的是炼花椒油。用清水洗去红色花椒粒上附着的灰尘,再仔细敝去水分,放入凉油锅里小火慢炸。凉油和小火都是为了防止把花椒粒炸糊。这样寸步不离地守着慢炸上三四分钟,就能闻到一股子椒麻香气了。再看看锅内的花椒,一粒粒都从原本的红变得微微焦黑。关火再加入一勺凉油降温。用箅子滤过到碗中,绝对是色清味重的好调味油。

接下来就是处理土豆丝的部分。取一个个头适中的土豆。削皮清洗,先横着薄切一刀,好能将形状不规则的土豆平放在案板上。先切片,再切丝。每一刀下去都要有分寸。慢不要紧,关键是切得有质量,力求做到根根均匀。虽然聪明人发明了方便快捷的刨丝器,但这样处理则会少了一份与食物的亲近和耐心手制的独特风味。切好的土豆丝立即浸入凉水中。一来是防氧化变色,二来是洗去过多的淀粉。酸辣土豆丝大多讲究口感清脆。过多的淀粉会毁了这种口感。第一遍在凉水中冲洗干净。看到沉淀出的淀粉再换水继续洗一遍。也有人讲究用热水焯一下土豆丝,又或是加些许盐和醋。我则是洗净后沥干就生炒的。锅内油温时就可以扔进几段干辣椒和一把葱花。小火出香味后转大火倒入土豆丝。取白米醋画圈滴入后快速翻炒,为的是保持清脆的口感。米醋的清香让人忍不住口舌生津。这时候加适量盐调味,加少许糖提鲜,加一点点生抽转色。小勺舀入两勺慢炸出的花椒油。最后起锅前再加滴一点白米醋就能关火出锅。不需要味精或是精就已经足够鲜香诱人了。

【你还可以:看看下厨房里其他的酸辣土豆丝做法】

虽然比不得其他更好的食材做出的美味,但这酸辣土豆丝真真切切是我常置的一人餐桌上端出最多的无荤却滋味十足的一道菜。即便是这孤单的一人餐桌,也尽量从条件有限的厨房端给自己一道认真的耐心菜。自从开始做饭,吃饭这件本来显得稀松平常的生活事也被暗自珍惜了起来。好似每顿饭都是许给自己的一个值得善待的机会。渐渐生出了那种即使在外边吃到了山珍海味也兜不住心里后悔少给自己做了一顿饭的非理性莫名心情。也许这辈子学习做饭做到尽头也给不了他人所谓最好最对的滋味,也会总被笑话说是愚蠢不懂食物而乱出洋相的人。但能给自己的是他人体会不到的无与伦比的心上的告解。这样一讲,彷佛成了人生的一种修炼了。

专栏作者

本文是李妙生在英国中文报《太阳报》的美食专栏,独家授权下厨房美食生活杂志使用。

来这里找李妙生:她的下厨房主页 | 她的新浪微博

「下厨房周刊027」休言人去万事了,脐橙犹有杜诗香

2011年11月28日 小饭

,因果顶有脐而得名。一般于11月中下旬成熟,家庭保存得当可以到来年六月仍然肉质脆嫩。果实无籽多汁、色泽鲜艳、香气诱人、营养丰富,食之有生津止渴、开胃下气的功效。杜甫草堂位于四川成都,其地脐尤佳,因而有“脐犹有杜诗香”的说法。此外,江西、广东、福建等地也有栽培。

继续阅读…

「家居」童趣空间设计师

2011年11月26日 Pan小月

小林先生与太太的公寓,位于日本东京大青山和千駄谷之间。这对夫妻经营着IMA设计室,创造了许多充满艺术感的房子,并从事产品设计和展厅配置的工作。而他们自己的家,用实木地板和绚烂色彩,透出浓浓童趣。小编尤其喜欢他们为爱猫设计的顶柜小窝!让我们跟随摄影师正弘Sanbe的照片,去他们家做客吧!

继续阅读…

「daisy的猫食堂」麻辣鸭肠豆花

2011年11月24日 Pan小月









专栏作者


daisy在豆瓣 | daisy在下厨房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美食生活杂志,更多菜谱信息欢迎来www.xiachufang.com逛逛。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炸鱼

2011年11月22日 张唐

和我差不多年纪的人,都应该听过一个名叫《糖醋活》的相声。侯耀文那时候还年轻,瘦得跟猴似的,说起糖醋活这道菜如何如何好吃时,喉结一上一下地动,石富宽在一边连连点头。那会儿家里都穷,没吃过什么好东西,每回听这相声我嘴里的口水都跟音乐喷泉一样,一下一下往外滋。
    
搁今天看,糖醋活其实就是炸,再淋上糖醋汁而已。做法相当残忍,我记得小时候还真在电视里看过这道菜的LIVE表演,活刮完鳞改好刀,先用湿布把脑袋裹住,再把整条放进油锅里炸,鱼头始终在油面以上,炸到身酥脆出锅浇汁,一切都得飞快地进行,这样装盘的时候,身已酥,嘴却还在一张一合,估计的意识还没丧失干净,恐怖得很。如今已经很难想象出相声里一个洋美女会因为爱吃这道菜而喜欢上一个精瘦的中国大厨。不过那个年月大伙才刚刚解决了温饱,像这种拿一锅油炸出来的整,金黄酥脆还浇着热腾腾的汤汁,绝对是无上美味,要是能天天吃着这菜,别说是嫁给大厨,就是给他做牛做马,估计也有人愿意。
    
人在肚子饿时,最闻不得炸的香气,身上的不饱和脂肪与热油一混,顿时散发出一股特殊的味道,香而不腻,与炸肉全然不同。小时候我父亲爱做红烧带鱼,每次我都央求他加料前留几块炸好的段给我单吃,在我看来,炸带鱼的滋味可比酱褐混稠的红烧带鱼好吃多了。江南一带,刀在身价显赫之前,也常常被炸了吃,入锅前在身上粗切几刀,断去大骨下锅炸,所有的小刺都酥松甘脆,入口即化,最适合小孩子吃,可惜如今刀堪比黄金,再没人舍得拿来油炸了。


【上海熏鱼】的做法(来自:蔻蔻的甜与蜜)

油炸吃其实是件挺浪费的事,新鲜的肉紧味甜,用来清红烧、汆汤、水煮,都能将鲜的味道充分发挥,怎样都比油炸了强。大部分肉在用油炸过以后,味道都没太多区别,所差的只是油质不同与火候而已,据说用地沟油炸出的反倒还更香一些。《清稗类钞》里提到用油炸,满语名“黑伙”,听着就让人想到黑乎乎一坨,提不起食欲。西餐里的炸排倒是硬邦邦金黄透亮,看着甚是诱人,吃起来却差强人意,除了番茄酱和排表面面包糠的味道,压根吃不出是用什么炸出来的,食毕唯记油腻二字。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我在海南安游一家海鲜馆里吃过一道油炸大海鲳就相当有特色。把刚出水活蹦乱跳的大海鲳切成小指粗细的段下锅油炸,吃时略蘸些椒盐。因为海鲳肉质肥美而且新鲜,炸后只是外皮酥脆,内里的肉依旧细嫩香滑,入嘴格外肥腴,口感极佳,与平日在内陆所吃的炸大有不同。这是沾了靠近大海的光,平日里也不易吃到。

江浙一带,过年必食熏,我家乡话里把熏称作“爆”,指的就是熏制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油炸。把青鱼从脊背沿骨剖开,除去内脏,切成段,摊开于背阴处晾上半日再下锅炸透,浸入用姜、葱、酱油、白糖和黄酒煮好的酱汁中,随吃随取,是佐酒伴之极品。也有图省事的,先将肉泡在酱汁中腌了再炸,弄得锅里乌糟糟一片,味道也入不进肉中。肉晾干,是为了易于炸透,浸在汁里也更加入味,时下不少饭馆里的熏,看上去卖相还行,咬开后肉白花花一片,无滋无味,就是少了晾干炸透这一环节,诸位在家自制时不可不知。

专栏作者

张唐在豆瓣 | 张唐在下厨房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美食生活杂志,更多菜谱信息欢迎来www.xiachufang.com逛逛。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下厨房周刊026」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

2011年11月21日 Pan小月

菠菜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越冬蔬菜。传乾隆微服私访,饥渴难耐,便在一农家用饭。农妇家贫,只能从自家菜园挖些菠菜,做了菠菜豆腐。乾隆食后颇觉鲜美、极是赞赏,问其菜名,答曰:“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红嘴绿鹦哥”便成了菠菜的雅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