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美味有传说’ 分类

「传说」寒花开尽 馨淡如菊

2010年1月19日 Michelle

杜甫曾在《云安九日》里写道:“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元稹的《菊花》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更别说独爱菊的陶渊明了……菊花除了是文人骚客笔下的精灵,还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传说毛爷爷也特别喜欢把菊花加入到日常菜肴中。又一次毛爷爷把医生王鹤滨叫到中南海紫云轩和他共进晚餐。王鹤滨走进餐厅一看,餐桌的中间放着一个火锅,而火锅旁边的众多蔬菜中,有一碟素雅清淡的白菊花瓣,格外引人注意,他觉得很奇怪:“菊花瓣也能吃吗?”正在这时,毛爷爷进来了,看见王鹤滨满头问号地站在餐桌前,笑着对他说:“王医生,吃吃看,我们不赏花了,来吃花吧!”

王鹤滨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起菊花瓣,在滚烫的火锅里一涮,花瓣立刻软了下来,汤滚花鲜,花香四溢。放入口中,虽然有淡淡的一丝药味,但是清新的花香也足以让人心旷神怡了。毛爷爷见他陶醉的样子,接着说:“咱们的老祖宗很早就知道吃菊花了。你知道屈原吧?他就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看来,那个时候吃菊花也算是清贫之举了。咱们也来个清贫之举吧,咱们也来个‘夕餐秋菊之落英’。”

菊花又名菊华、九华、秋菊、延年、帝女花等,菊花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名花之一。《本草纲目》中对菊花的功效记载道:“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把菊花加入到日常的饮食中来,无论在美观或者是健康方面都是不错的尝试呢,M特别整理了关于菊花的食用方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菊花锅 这是西安的传统名菜,在隋唐时代,宫廷御膳在火锅中倒入鲜汤、鱼丸、鲜肉、脯肉等,把菊花撕成瓣,盖锅闷煮,片刻间汤鲜肉嫩,香气四溢,更有清新的菊花香与之交融在一起,相得益彰。

菊花粥 经常熬夜、肝火过旺的人应当经常食用,菊花能够清肝明目,还有很棒的降血压的功效。

菊花糕 甜软酥松,入口即化,唇齿留香,还有清凉去火的功效。吃完麻辣烫或者火锅之后吃一块凉凉的菊花糕,仿佛进入了另一种境界,怎一个爽字了得?

菊花羊肉 羊肉冬天吃最养人了,不过JMS注意咯,这道菜是增肥进补的菜肴呢,如果太纤细有增肥打算的JMS可以考虑一下呢!

菊花鲤鱼 好吧,这道菜的原料里并没有菊花,只是因为对鲤鱼肉采用单向斜刀一字刀法,成菜后形似菊花、外焦里嫩,形色俱佳。

菊花酒 经久不衰的饮品,古时候成为“长寿酒”,其味道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的功效哦。

菊花虾仁 菊花的清香加虾仁的嫩滑口感,无人能挡!

菊花蒸蛋 做法极其简单,和普通的蒸蛋一样,只是快到起锅的时候,洒上洗净的菊花瓣,颜色搭配清新淡雅,如装饰画一般。

喜欢上网的筒子们应当经常饮用菊花,每天喝三到四杯菊花茶,对保护视力、缓解疲劳有很好的功效呢。冲泡菊花茶的时候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朵,用沸水冲泡,看着清新淡雅的菊花在水中沉浮感觉很不错呢。每次喝的时候不要一次性喝完,留下三分之一杯的茶水再倒入沸水。

很多JMS晚上睡觉前喝了很多水第二天眼睛会有浮肿的现象,有个民间土方:用棉花蘸上菊花茶,涂在眼睛四周,很快就能消除这种浮肿现象。

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

「传说」湘菜–悦潇湘之味

2010年1月4日 Michelle

湘菜

同为中国辣菜的代表菜系,如果说川菜是“无辣不成饭”的话,那湘菜就是“酸辣两相宜”。与川菜的热烈、张扬不同,湘菜更为内敛、悠长。“以辣为主,酸寓其中”是湘菜的味觉印象,辣的热情和酸的内敛相互交织,把潇湘之味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全国辣椒消费人口高达5亿的今天,湘菜正以独特的气质和姿态在中国美食舞台独树一帜。

湘菜的特点主要有四个:

1. 取材广泛,用之不尽。湘菜的形成,有着无法抹去的地域印记。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湖南地属中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湖南的西部为山区,盛产、蕈和山珍野味;东南部为丘陵地貌,农牧业发达;北部则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尽得了“米之乡”的优势……勤劳的湖南人民就凭借这优越的资源环境创造了一系列的湖南名菜。

2. 刀工精妙,形味兼备。湘菜历来注重刀工,甚至成为司厨者入门基本功之一。湘菜的基本刀法就有十六种之多,具体运用,使菜肴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十字花刀、佛手花刀、菊花花刀、麦穗花刀、玉米花刀、兰草花刀……仅从名字就可见一斑。而这些刀法并非华而不实的摆设,而是顾及烹调的需要,两者相得益彰。因此曾有人给予“刀工十六法,妙味沁湘”的美誉。

3. 善于调味,酸辣著称。湘菜之所以能独具一方特色,对味的追求是其精髓所在。湘菜调味技术多样,调味工艺因原料质地而异,产生各种微妙的变化。无论是加热前的调味、加热中的调味,亦或是是加热后的调味,都恰到好处,可以烹调出酸甜苦辣咸等多种单纯或符合口味的菜肴,滋味隽永、回味无穷。

4. 技法多样,火为之纪。除了原料的加工与调味,湘菜的烹调最讲究火候,用火要适度、适宜。在湘菜烹饪中,火候是决定菜肴质量的关键,讲究文火、武火、大火、小火、微火、死火、活火、明火、暗火、余火等。在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控制火候的变化,从而烧制出香味浓郁的正宗湘菜。

在冬日严寒时候吃上酸辣鲜香的湘菜,和好友亲朋一起分享大汗淋漓的快感,一定是十分舒心畅快的事情。所以下厨房特别推出湘菜特辑,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湘菜的美食故事。

湘菜中的经典名菜主要有:东安子、“牛中三杰”、祖庵翅、龙女一斛珠、姊妹团子。

东安子鸡

东安子鸡东安子原名“醋”,始于唐代,发源于湖南省东安县。相传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安东县城里有一家由三位老年妇女所开的小饭店。有天晚上,来了几位经商的客官,要求做几样口味鲜美的菜肴。当时店里的菜已卖完,店主便抓来两只活,马上宰杀洗净,切成小块,加上姜、葱、辣椒等佐料,经旺火、热油略炒,再用盐、酒、醋焖烧后淋上麻油出锅。的香味扑鼻,吃口鲜嫩,客官吃后非常满意,到处宣传,而当地县太爷风闻此事,也亲临该店品尝,为之取名“东安子”。

对于东安子的得名,还流传着另一个版本。北伐胜利后,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解放后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南京设宴款待宾客,席中上了醋一菜。由于此菜色泽素雅,质朴清新,酸、辣、鲜、嫩,客人赞不绝口。问及菜名,唐生智觉得原名不雅,灵机一动,回答说,这是家乡风味东安。从此,东安的名气日盛,令入闻之生津,常食不厌,流传于国内外。

“牛中三杰”

红烧牛蹄筋“牛中三杰”并非是一道菜的名字,而是发丝牛百叶红烧牛蹄筋烩牛脑髓三道菜的合名,是“李合盛”的名肴之一。“李合盛”是创建于1885年的一家菜馆。在长沙市曾经显赫一时,以经营牛肉熟食而久负盛名。著名剧作家田汉,对“牛中三杰”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并曾为“李合盛”书联留念。

发丝牛百页,是以牛百页为主要原料,加上水发玉兰片尖,以及酱油、茶油、麻油、芡粉、香葱、味精、水豆粉、精盐烹调而成。

红烧蹄筋,是用牛蹄筋和菜心作成的一道名菜,先将蹄筋煮到九成烂后,切成长条,用茶油煸炒,加放原汤,用旺火烧至汤汁浓稠,泛出油光时加人调料,再放入熟菜心

牛脑髓,是用牛脑髓、水发香菇、水玉兰片、生姜、黄醋、水豆腐、葱、酱油、麻油、味精等烧制而成的一份很有特色的菜肴。 

姊妹团子

姊妹团子姊妹团子是长沙市火宫殿的传统风味小吃。20年代初,在火宫殿的圩场内,摊担林立,有一对姜氏姐妹,年轻貌美,专营糯米团子。这对姐妹心灵手巧,团子的制作过程宛如杂耍,吸引力无数食客围观。她们做的团子既好看又好吃,颜色瓷白,小巧玲珑,糖馅的甜香不腻,肉馅的鲜嫩可口,外面的皮糍糯柔软,姊妹团子从此出名。

龙女一斛珠

龙女一斛珠这道菜的得名来自“柳毅传书”的神话故事。传说洞庭龙女爱上了心地善良的秀才柳毅,在龙王招待柳毅的宴席上,龙女在金色鲤鱼中藏入珍珠一斛相赠。后来,人们用金丝鲤做菜,内外镶嵌形似珍珠的湘白莲,取名“龙女一斛珠”。这道菜是湘菜中稍有的清香淡雅,不光造型美观、色彩鲜艳,肉的鲜美也和莲子的粉糯相互衬托,恰到好处。

祖庵鱼翅

祖庵鱼翅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位湖南的进士谭延闰,他经常食用红煨翅,他的厨师曹敬臣便将用红汤煨制翅改为用嫩五花肉翅同时煨制,从而使翅更加鲜美、软糯、柔滑、醇香。谭食后赞不绝口,于是便将红煨翅改为此法烹制。因为谭延闰字祖庵,所以后人都把这道菜命名为祖庵翅。

当然,广受喜爱的湘菜还有很多,这些只是小小的一部分。这些湘菜的传说,就像是一个个时空胶囊,把悦人的故事从遥远的时空带回,萃取了传统美食的精华,从字里行间中仿佛可以嚼出个中滋味……

来这里查看更多湘菜菜谱

「传说」麻辣烫也是一种文化

2010年1月2日 小饭

麻辣烫

今天跟一个朋友聊到麻辣烫,他说麻辣烫谈不上饮食文化,小饭很不同意,在这里要为麻辣烫正名。

小饭把麻辣烫归结到草根文化里,麻辣烫这种平民大众小吃体现的就是部分平民的生活方式。麻辣烫也叫串串香,起源于四川,最初是船工和纤夫创造的吃法。他们在工作之余,在江边用干柴生火,架起石头和瓦罐,烧一罐滚烫的江水,加入蔬菜野菜以及各种调料涮烫。美味充饥并且非常方便,慢慢麻辣烫就开始流行起来,逐渐从江边走到岸上,从四川走向全国。

万能的麻辣烫可谓无所不涮无所不烫,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因为一个锅有了缘分。树上的、地里的、水中的,飞的、跑的、游的在这里群英荟萃,接着彼此渗透、水乳交融,每一种食物分别串在一起,味道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独特又觉得似曾相识,构成一个和谐的、完美的整体。

麻辣烫

说起麻辣烫,也许你会觉得他很熟悉,却又有那么一点点陌生。没错,麻辣烫其实就是四川火锅的“开山鼻祖”。火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麻辣烫的“待遇”确实不如火锅好,可他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也许并不比火锅差。火锅是正餐,家庭聚会或是宴请宾朋不错的选择;麻辣烫只能算小吃,三五好友相聚随便吃吃。品牌火锅店会存在于市区里好地段的店面,还有全国连锁;而大多数的麻辣烫只在街边小巷,甚至连块招牌都没有。火锅店宽敞的大厅里有笑靥如花的服务员;麻辣烫只是一个灶台几张桌子,还有一圈吃得有滋有味的人。

也许麻辣烫本身的味道并不是那么那么地吸引人,可是你每次去都能吃得很HIGH。跟你一起去吃麻辣烫的不会是你要努力讨好的客户,也不会是暗地里勾心斗角的同事,或是你老板。当你不想一个人吃晚餐的时候,你会拿出电话打给你最好的朋友,你们相约去吃麻辣烫;当你下班感到很累不想做饭的时候,你会拉上你的TA一起去吃麻辣烫。也许你爱吃东大街某条巷子里胖子那家的,TA却偏爱西街口瘦子家的,无论最后是谁妥协了,你们都会尽兴而归。还有什么比吃得高兴又聊得开心更让人觉得满足的呢?

当然,如果你有对非常注重健康的爸妈,你也许不会有机会跟他们一起吃麻辣烫。不可否认的是麻辣烫的环境卫生以及健康性都是令人堪忧的,他们绝不会赞成你去吃麻辣烫,更别说跟你一起吃了。如何堪忧这里小饭就不具体说了,以免刺激到筒子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只是要提醒大家尽量少吃,为环保,为你的身体,也为父母的安心。

「传说」蜀道再难也要去成都吃火锅

2009年12月18日 Summer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成都:有了一个成都作目的地,古代的旅行者可以地饱尝入川的千里之苦了。蜀道虽难,有成都在,再难也是风雅,连瘦弱文人也经受得了。由此可见余秋雨对成都的偏爱了。或许余老也是听闻成都美名在外,不由只身前往呢。

成都美名在外可不是成都人自吹自擂出来的,那都是经历过无数旅游者和美食家的考验的。不管是宜人的气候还是慵懒的美女还是诱人的美食,那都需要有所听闻的人实地考察一番,然后再说成都到底配不配“美名在外”。

周末在即,下厨房“同一道菜”活动继续进行,本期主题:茄子!推荐:鱼香茄子什锦素茄丁
详情 >豆瓣活动

成都的美食遍布大街小巷,你要是不熟悉此地外加不细心打探,那么你只能循着旅游指南去豪门连锁品尝一般地道的美食了。如果要来成都,动身之前仔细做一做功课是很有必要的。

在成都,不管春夏秋冬火锅总是一如既往的让人泪流满面,关系好的兄弟姐妹们相约去吃个火锅,隔着雾气氤氲的锅吃着吃着就感慨起来,泪流满面已。有缘无分的小情侣去吃最后的一餐,隔着雾气氤氲的锅吃着吃着就感慨起来,泪流满面已。难得团聚的几个朋友去吃个火锅,隔着雾气氤氲呢的锅吃着吃着就感慨起来,泪流满面已。当然,也有拿火锅家常菜吃的人家,不同的是人家吃着笑着,笑着吃着,一不小心就笑出了眼泪。在这个没有暖气的城市里,火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能恰如其分的把感情表达出来,总不至于在西餐厅里豪言壮语泪流满面吧。
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火锅总是能很快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地位。中国吃文化博大精深,国人爱吃火锅,爱吃的原因虽有千差万别,随着袅袅升起的热气,不禁触及一个传统情结:团圆。

火锅的近亲还有豆花火锅,串串,冷锅串串,冷锅,钵钵等。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那就是都有一个锅,事实确实是这样子的。菜品通常是各种肉类,海鲜类,蔬菜等等。

天气冷了,吃火锅的人也多了。边涮边吃,热气腾腾,吃的真是开心啊。不过,吃火锅也是有学问的,享受美食之前,不妨来看一下吃火锅的学问。
蔬菜水果

1、先食蔬菜
先吃蔬菜,后吃肉类。这样才可以合理利用食物的营养,减少胃肠负担,到达健康饮食的目的。

蔬菜
2、多食蔬菜
蔬菜中含有维生素及叶绿素,将其下锅,不仅能消除油腻,补充营养,还有清热、解毒、去火等作用。可以选择各种绿叶蔬菜,如菠菜白菜生菜等。当然,放入的蔬菜不要煮太久,一般只需几分钟,否则就没有去火功效了。

20080602005504
3、调料清淡
就算是偏爱重口味,也要适量添加辣椒、蒜、葱等调料。过多的酱料会给胃黏膜会造成一定的损害,肠胃不适的人更要少吃。

水果
4、餐后水果
吃完火锅半小时后可适当吃些水果水果性凉,能去油腻、解毒、去火。餐后吃一两个雪或者香蕉,可有效防止“上火”。

下面介绍几招给爱吃火锅又怕长胖的MM,让你在享受火锅的同时不用顾忌体重。
1、吃饱即可,不要贪吃。虽然火锅的热量较油炸油食物低,但吃过多,易导致发胖。
2、尽量选择新鲜食物,少用加工品。饺类及丸类的油脂及盐份很高,应减少摄取。
3、  调味料以低油、低盐为主。摄入过多的油盐不仅容易发胖而且对身体健康不利。

若合理搭配遵循以上原则,必定可以欢乐享受火锅盛宴。

在经历了地震之后,成都备受全国人民瞩目,不过这里的风景还是如以前一样,这里的美食还是如以前一样,成都还是如以前一样。今年来成都吗,一定要去吃火锅哟!

「传说」川菜–无辣不成饭

2009年11月24日 Michelle

辣椒辣椒

一个闭塞的盆地却没有圈住四川人的眼光,对于美食,四川人有着自己特别的追求。

川菜是四川菜的简称,是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据史书记载,川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蜀国,川菜已经成为了巴蜀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历史的冲刷并没有洗去川菜的特色,反而经过不断地对外交流与吸收,川菜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各大菜系的优点,形成了“北菜川烹,南菜川味”的特点,在国际上也赢得了“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高度评价。

川菜讲究色、香、味、形,主要在“味”字上下功夫,以味的多、广、厚著称。川菜口味的组成,主要有“麻、辣、咸、甜、酸、苦、香”七种味道,巧妙搭配,灵活多变,从而创制出麻辣、酸辣、红油、白油等几十种各具特色的复合味,味别之多,调制之妙,堪称中外菜肴之首, 从而赢得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称誉。

在烹调方法上,川菜有炒、、炸、爆、烤、烩、、拌、焖、贴、干烧、炸熏、泡、炖等38种之多,变化精妙,取材广泛。还可以根据原料,气候和食用者的要求,具体掌握,灵活运用。

在寒冷的冬天里吃上香辣可口的川菜,和爱人朋友一起分享大汗淋漓的快感,一定是十分舒心畅快的事情。所以下厨房特别推出川菜特辑,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川菜的美食故事。

在川菜中,最负盛名的经典名菜主要有:宫保丁、夫妻肺片、香肉丝、麻婆豆腐和回锅肉。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

有的地方叫宫爆丁,是因为有些人认为其烹调方法为“爆炒”而得名,这是一种误解。宫保其实是古时候的一种官衔。

说到宫保丁,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发明者—丁宝桢。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人,清咸丰进士,讲究烹调,任山东巡抚时,曾雇用名厨数十人为家厨,请客时常有“炒丁”一菜。后调任四川总督,便将此菜引进四川,与四川嗜辣的习俗相结合加以改进。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丁,也被称为“宫保丁”。

想要试试吗?看过来—→详细菜谱

 

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是四川成都无人不知的美食。相传20世纪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男叫郭朝华,女叫张田政,他们夫妇俩配合默契,一个制作、一个出售,加之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颜色金红发亮,麻辣鲜香,风味独特,所以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时顾客云集,供不应求。有些常来品尝他们夫妻制作肺片的顽皮学生,用纸条写上“夫妻肺片”字样,悄悄贴在他夫妻俩的背上或小担上,也有人大声吃喝,“夫妻肺片,夫妻肺片……”。据说有一天,有位客商品尝过郭氏夫妻制作的肺片,赞叹不已,送上一个金字牌匾,上书“夫妻肺片”四个大字。从此“夫妻肺片”这一小吃更有名了。

当初夫妇俩的肺片主要原料确实是牛肺头,但当时人们很穷,买不起肉吃,但牛肺头就很便宜,所以都来买。出名以后,制作用的原料也开始精选了,牛肺因为口感、味道都不是很好,便不再入菜,但“夫妻肺片”的叫法还是沿用下来。

看着流口水了吧?看过来—→详细菜谱

 

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

这是川菜中味道独特让人胃口大开的一道菜,谁能想到它的由来是一个美丽的偶然呢?

相传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户生意人家,他们家里的人很喜欢吃,对调味也很讲究,所以他们在烧的时候都要放一些葱、姜、蒜、酒、醋、酱油等去腥增味的调料。有一天晚上妻子在炒肉丝的时候,为了不使配料浪费,就把烧时用剩的配料都放在这道菜中。当时她还以为这道菜可能味道不是很好,可能丈夫回来后不好交待。她正在发愁之际,她的丈夫做生意回家了。不知是因为肚子饿了还是感觉这碗菜的特别,还没等开饭他就用手抓起往嘴里咽,还没等一分钟,他迫不及待地问妻子此菜是用何做的。妻子结结巴巴时,意外地发现丈夫连连称赞这道菜味道鲜美。丈夫见她没回答,又问了一句“这么好吃的菜是用什么做的?”,妻子这才一五一十地给他讲了一遍。因为这道菜是用烧的配料来炒和其它菜肴,才会其味无穷,所以取名为香肉丝。

 想一展身手吗?看过来—→详细菜谱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

豆腐是中国的国菜,是宴请外宾时餐桌上必有的美食。麻婆豆腐则是中国豆腐菜肴中最富地方风味特色的菜之一,现在已经成为了风靡世界的川菜名肴。这道菜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关于这道菜的传说,主要有两个版本:

清朝末年,住在四川成都的陈某因故去世,撇下两个孤儿寡母,一家生活陷入困境。他们的邻居一家是卖羊肉的,一家是卖豆腐的,由于可怜他们,便把每天卖不出去的蹄筋肉和压坏的豆腐接济他们。陈某的妻子名叫巧巧,小时候得过天花,脸上留下了麻点,却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子,为了孩子、为了生存,她绞尽脑汁想把这些有限的材料做得好吃些。由于蹄筋肉很硬,她只能先剁碎,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每次要剁将近十分钟。豆腐乱七八糟不好看,她就切成了小四方块,这样就看不出原来的形状了。然后加入自家制的酱进行熬煮,因为蹄筋肉即使剁碎了仍然很硬,所以往往要炖上很久,好在豆腐韧性好,很适合慢炖,当蹄筋肉炖成了粘稠的美味胶脂,豆腐就吸收了肉质,变得更加鲜美了。

另一个版本相对平淡,没有上一个版本感人,但似乎流传得更为广泛。四川省成都市靠近郊区的万福桥,有个叫陈春富的青年和他的妻子刘氏,在这里开了一家专卖素菜的小饭铺。刘氏烧的豆腐两面金黄又酥又嫩,客人们很爱吃。有时遇上嘴馋的顾客要求吃点荤的,她就去对门小贩处买回牛肉切成片,做成牛肉豆腐供客人食用。她烹制的牛肉豆腐,具有麻、辣、香、烫、嫩、酥等特点,很多人吃起来烫得出汗,全身舒畅,吃了还想吃。刘氏小时候出过天花,脸上留下几颗麻点,来往的客人熟了,就取笑叫她麻嫂。后来年纪大一点,人们改口叫麻婆。她做牛肉豆腐出了名,于是就成了“麻婆豆腐”。

 自己动手做做看吧!看过来—→详细菜谱

 

回锅肉

回锅肉

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的当家菜。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到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熟后再炒成菜。因为久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自此,名噪锦城的久回锅肉便流传开来。

 卷起袖子下厨房吧!看过来—→详细食谱

 当然,关于川菜的经典故事这些只是小小的缩影。但当享受餐桌上的美食时,所有味觉的愉悦都会让我们感谢他们,想起他们……

>来这里查看更多川菜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