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作者存档:

爸爸、妈妈和我,就是家

2013年8月20日 颜小兽

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厨艺感到骄傲过,
因为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但是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家人,
这一点上,我敢说自己不输给任何人。

—— 王光光光光

对于那些小时候,爸爸在外工作的人来说,这样一幅画面,大概是最难以忘怀、却也最不愿回忆的:熙熙嚷嚷的火车站,到处都是大包小包的旅客,推着小车的商贩卖力的叫喊着,绿皮的火车停在站台旁,自己和爸爸近在咫尺,却无法触及。有的孩子大声哭喊,有的孩子强忍眼泪,却都无法阻挡爸爸前进的步伐,为了更好的生活,他必须去更远的地方,必须离开我们,离开家。

这就是光光的童年里印象最深刻的一幕,那时候,一家三口的生活用四个字概括的话,就是 “聚少离多”。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光光总是比同龄的人显得成熟。提起光光,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在她那个年纪的时候,我还只知道吃呢!” 打开光光的下厨房主页,不难发现她是一个相当高产的作者,从西点烘焙到中式面食,从下饭小炒到小吃饮料,借用一句俗套的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做不到的。而且她的菜谱,步骤翔实,配图精美,尽显专业水准。


光光做的小吃、小炒、西点、面食

曾经的光光,十指不沾阳春水,走进厨房的初衷也和大部分人不太一样。因为曾经相爱的男孩无意间的一句话,她开始自虐式的减肥,而在减肥的过程中,她的精神力量就是浏览各种各样的菜谱。光光似乎进入了一个未知的、美好的世界,于是在这段日子结束之后,她开始迫不及待的尝试。光光变瘦了,更漂亮了,最终却还是和这个男孩分开了。但她与美食的情缘,却再也没有断。我们生命里那些来了又去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择其精华而留,选其糟粕而弃,这样才能渐渐地变成更好的自己。

接触下厨房这件事的原因,是爱情,而让光光真正坚持下去的理由,却是家人。每一件事,天长日久地做下去都不易,唯有热爱,方可抵御这其中的寂寞与坎坷。每当她的父母对外人骄傲的说 “我女儿会做饭,还会做西点” 的时候,光光就会特别感动,发自内心地觉得那个曾经不懂事、不让人省心的自己真的长大了。一开始,光光的厨艺不甚佳,而父母却会将她做的饭菜全部吃掉,满足地说真好吃。从那时候开始,光光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做出真正好吃的美食。其实,我们端到父母面前的饭菜,无论何种滋味,吃到他们嘴里,都是世上无可替代的美味,就像那句我们最熟悉的——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光光每天的早餐

提到家人,光光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她提起了记忆里的一顿年夜饭:爆竹声响,张灯结彩,喜迎新春,举家团圆,一家三口和奶奶欢聚在一起,刚过完20岁生日不久的光光,一个人张罗了一整桌的年夜饭老人家牙不好,不能吃肉,平日里的饮食主要是以类为主,胃口也并不佳,但是年夜饭的时候,奶奶很开心,每个菜都想尝一口。爸爸问奶奶好吃吗,奶奶说,我孙女做的都好吃!居然还破天荒地吃了两三块肉。而光光的妈妈,则是抱着一盘高升排骨一边啃一边说:“这是我的,谁都别和我抢。” 光光的爸爸则说:“这个年,过的最开心。” 每当回想起来这样的场景,就觉得发自内心的感动。光光这样告诉我。

其实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哪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轰轰烈烈。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和最珍贵的家人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创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小幸福,这便是最让人满足的生活了。

光光曾经有过叛逆的时期,早恋、不好好读书,在十几岁的青春年华里,让父母操碎了心。而现在的她,在时光中褪去了稚嫩的外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进着,家人,永远在她心里最重要的地方。她想出国读书,因为怕妈妈孤单而放弃了已经准备的差不多的考试。她的妈妈现在除了烧开水已经不必再踏进厨房,她提到这一点的时候,第一次流露出了自豪的神色。她说,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厨艺感到骄傲过,因为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是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家人,这一点上,我敢说自己不输给任何人。


光光为父母做的一顿饭

说起对未来的希望,光光的眼里有着星星般一闪一闪的光芒,她说想开一间书店,不必很大,有一面放满图书的墙,再摆上几张木质的小桌,合眼缘的客人来看书、买书时,她会奉上亲手做的点心,若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就再好不过了。这间书店一定要和家在同一所城市,这样晚上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笑笑,分享一天的生活,然后为他们做喜欢的晚餐,再一起出去散步。即使以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她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快快乐乐的,度过这样的时光。

眼前出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温暖的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斑驳的洒在了摆满书本的小屋里,点缀在角落里的花,都开的那么好。我们的光光,已经成为了优秀的女主人,有条不紊地招呼着形形色色的客人,或浅笑,或细语,每一幕,都是那么宁静安好。

我相信,这一幕不会遥远,因为珍惜家人的女孩,都一定,能够获得幸福。

> 王光光光光的下厨房主页

本文采编:Liberty ^_^ 转载请注明出处。
「厨房故事」由下厨房网站的热心用户们自发组织采编,感谢大家为采访与撰文付出的心血。
下厨房有爱,是因为你们有爱。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那些食物是最美的情书

2013年8月13日 颜小兽

蛋糕,写食谱,我不喜欢一克一毫升都锱铢必较。
就好像对待我爱的人,怀着一颗温暖的心去付出,
不需要事事屈指计算。

—— yimi


yimi在学校里开设下厨房社团课、yimi和思行夏日旅行第一站

Yimi,这个在上海弄堂里由外婆带大的姑娘,是最早来到下厨房的用户之一。从小就在家人的好厨艺中耳濡目染的她,长大后接过了被她誉为 “天才点心师” 的外婆的衣钵,无论是本帮菜、烘焙还是韩式料理,都做得有模有样,并能根据自己的见解加以创新。

但要想吃到yimi亲手烹制的料理,似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平常的她忙于备课、批改作业、家访等各种工作,寒暑假的时候则喜欢一个人背包去世界各地长途旅行,留在厨房里的时间屈指可数;同时,yimi也坦言,对于下厨这件事,她有着几近苛刻的要求——心情、天气、环境…… “做饭跟恋爱一样,是一个人的事。” yimi曾经这样骄傲地说道。

不过,有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yimi的想法。即使远隔千里,他也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享用yimi的独家美食。他叫思行,yimi的男朋友。

思行是广州人,在厌倦了税务局一成不变的生活之后,不顾大家的不解,毅然辞职,跑到泰国涛岛(Kho Tao)学习潜水并成为了一名潜水教练。

2012年夏天,又一次踏上旅途的yimi来到了美丽的涛岛学习潜水,这是她和思行的初次邂逅。当时的思行只是一名潜水助教,也不参与yimi预约的课程,但命运的安排有时就是这么奇妙:yimi的教练突然身体不适,潜店临时为她更换的教练的助教恰好就是思行。因为年龄相仿并且同是中国人,两人很快便熟识了。在潜水学习过程中,思行一直在水下陪伴着yimi,手把手教她水下技巧;yimi不慎在水中划伤了脚之后,也是思行帮她清理伤口、换药并悉心照料她。潜水课程很快就结束了,在yimi踏上归途的那一刻,两人相视一笑,虽然什么也没说,但是爱情的小小种子已在心中萌芽。

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四封美食情书。

第一封情书——百利甜冻芝士蛋糕

离开泰国后,yimi的旅行还在继续,可是她发现,自己离涛岛越远,对思行的想念就越浓烈。回到上海后,恰好思行的生日快到了,yimi精心设计了一款用百利甜酒和奶油奶酪制作的百利甜冻芝士蛋糕,通过请朋友试吃不断完善口感和味道,最后做出了一只堪称完美的成品。为了能把这只蛋糕连同保温用的干冰带上飞机,yimi几乎动用了所有她能动用的关系,好在最后一切顺利,她终于又见到了那个日思夜想的大男孩。为了给思行一个惊喜, yimi没有告诉他自己带来的是什么,只说是亲手做的生日礼物。打开盒子的那一瞬间,思行惊呆了,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只用玫瑰花、奶油花和巧克力精心装饰的芝士蛋糕,满溢着甜酒的香味,不,那是爱情的味道,他只尝了一口,便再也停不下来,蛋糕化在嘴里,甜蜜溶入心底。

这只蛋糕,或者说,这封情书,就这样让两颗年轻的心走到了一起。

第二封情书——车厘子果酱无花果果酱

用第一封情书抓住了思行的胃和心之后,yimi回到了上海,两人开始了辛苦而又甜蜜的异地恋。为了改变思行不吃早餐的坏习惯,在和思行重逢前,yimi准备了两瓶手造果酱,分别用无花果和车厘子制作,除了糖和柠檬外没有任何添加剂。见到思行后,yimi把两只瓶子往他怀里一塞,叮嘱他忙的时候就买点面包抹上果酱当早饭,还说要天天监督他。思行只是调皮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yimi没想到的是,俩人下一次见面时,思行又拿出了那两只果酱瓶,所不同的是里面装满的不再是果酱,而是思行每天从涛岛海滩上捡回来的各种各样的小壳。这两只装满小壳的果酱瓶,被放在yimi书桌上最醒目的位置,每次看到它们,yimi仿佛就回到了美丽的涛岛,回到了思行的身边。

对这封情书而言,这也许是最好的回信了。

第三封情书——凤

在每日的闲聊中,yimi得知思行最喜欢的甜点是凤酥。于是,在寒假开始的第一天,yimi翻出了自己以前在厨艺课程中学过但后来一直懒于实践的凤酥的方子,反复练习和改进,最后做出了十只满意的成品。第二天一大早,yimi带着精心包装的凤酥和即将重逢的喜悦坐上了前往泰国的航班。

收到自己最爱的人做的自己最爱的甜点,思行的胃和心再一次被征服了,一度打算用十天的时间慢慢享用这十块爱心凤酥的他,最终没能忍住诱惑,仅用了两天就一扫而光。

Yimi很喜欢陈绮贞的《》当中的一句歌词:“如果有一个怀抱,勇敢不计代价,别让我飞,将我温柔豢养。” 但是这一次,她更喜欢思行在吃完凤酥后对她说的那句话:“就算世界再美,没有你和我一起走,什么也没有意义。你在的地方,就是我在的地方。”

第四封情书——异乡的年味

转眼到了过年的时候,yimi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邀请:“今年过年,你来广州好吗?” 思行这样问道。从未有过在外地过年经历的yimi却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订了机票来到了广州,跟思行及其家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年。

既然是过年,自然少不了年夜饭,yimi见识到了佛跳墙等富有广东特色的年菜,也挽起袖子亲自下厨,动足脑筋为思行和他家人烹制了三道极具本帮特色却又符合广东人口味的菜品:虾仁豆腐煲、糖醋小排和水果甜羹。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水果甜羹,广东人民向来钟情糖水,而水果甜羹则是上海人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一道点心,清甜、软糯,一如印象中的吴越姑娘。做这道甜羹的时候恰好是广州俗称 “开年” 的年初二,yimi的这碗上海甜汤让思行和他家人吃得非常满意,也为这顿 “开年饭” 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Yimi说,这封充满了异乡年味的情书,她会永远记得,相信思行也是。

伴随着这四封美食情书,yimi和思行携手走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关于未来,yimi坦言还有许多现实的障碍和困难,异地恋的状态也还将继续。但是不管怎样,只要在一起,她的美食情书,就会继续。正如yimi自己说的:“我爱你,可是我说不出什么温柔的话。我爱你,那些食物就是我最美的情书。”

我们总在抱怨这个时代的爱情越来越浮躁和物质,但是在yimi和思行这一对身上,我却看到了坚强、勇敢、纯真和热烈的爱情。无论他们最终的结果如何,那些食物是最美的情书,那些时光是最好的回忆。

生日快乐,思行。
七夕快乐,yimi。

> yimi的下厨房主页

本文采编:张宇(八脚食堂) ^_^ 转载请注明出处。
「厨房故事」由下厨房网站的热心用户们自发组织采编,感谢大家为采访与撰文付出的心血。
下厨房有爱,是因为你们有爱。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想是那年夏日味

2013年7月15日 颜小兽


Photo by 潘潘猫

“冰粉~~~~~~~~凉~~~~~~~~~~冰粉~~~~~~~~凉~~~~~~~~”

当蝉开始在树上嗡嗡鸣叫时,重庆街边就会出现一种传统且极富季节性小摊,专卖甜水,主推两种——冰粉和凉。看到冰粉凉时,孩子们就会会心一笑,暑假要到了。

重庆的夏天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还不算模糊的老街印象里,盛夏总有着冰粉凉的身影。街头黄桷树下,路边小摊,一位头发花白微微发胖的阿姨,拿着大蒲扇,悠然地扇风。而前方摆着一长形木桌,上面摆放着几个白色塑料圆盒,上面罩个厚玻璃片。朱红的遮阳伞下,透着发白的阳光,你能看到塑料圆盒内有一大块冰,身旁陪伴着透明果冻质地的膏状体。那就是冰粉了。顶上点缀着几颗枸杞,添了颜色也增了愉悦。到了下午三点多,孩子们放学。不一会儿,结队的小男孩儿就飞跑地来到摊儿旁边,不顾满头大汗,坐下,直呼:“嬢嬢,要碗冰粉也。” 这时候阿姨呀,总会慈爱地笑笑,起身拿起一个塑料碗,舀上满满一勺冰粉,放碗里,再用钢勺子边缘切细冰粉。在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中,从桌下拿出最重要的点睛之笔——红糖水。阿姨拧开绿色塑料瓶,倒出红糖。顿时碗里色彩就艳丽了起来。这时候啊,再加点儿芝麻冬瓜糖条,孩子端过来,一口喝掉半碗,嘴里大哈一口气,凉凉的。身上的汗似乎都少了一半。喝完,再休息一会儿,身体凉了下来,呼朋唤友回家去。

偶尔不想吃冰粉,那么就改吃凉吧。单看 “凉” 这个名字就很有意思。形象地说出了它的样子。乳白色,如小虾仁一个个,口感软糯有嚼劲,搭配上红糖,冰爽有意思。女孩子更喜欢吃凉,端个小碗,坐在桌旁,用小勺子数着碗里有几只小,吃到一半时,还可以让阿姨再给加点糖水,一坐就是半小时,偶尔一阵风,任夏日再毒,依旧心旷神怡。

小时候放暑假,我和表妹在家,总会吵着要吃冰粉,妈妈便买来冰粉籽,洗净包在白纱布中,然后我和妹妹一起搓。没错,传统冰粉是 “搓” 出来的。搓的时间够,冰粉的质量口感才会好。鸿运牌电扇送着凉风,两个小女孩儿坐在家里,干着一番大事业。约莫一个多小时候,水开始浑浊了,就将盆子放在阴凉处,接下来就是等待了。三小时说快也慢,我总是会偷偷去看,看水凝固了没有,等待成型那一刻的喜悦。三个小时后,冰粉就好了。这时,妈妈就会让我去叫来一层楼的小朋友,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白瓷碗,放上刚做好的冰粉,再配上一大勺红糖、芝麻和瓜条糖。小孩子们一边吃一边聊天,其乐融融的夏日,任窗外是三十八度还是四十度。虽然只是吹着电扇,也依旧凉爽。而最重要的是,在那时候学会了分享。

后来,冰糕雪糕变得琳琅满目。我开始爱上吃雪糕,并抛弃了冰粉。雪糕味醇,满足味觉但无法带来真正的凉爽。而渐渐远离的童年,有人告诉我,冰粉凉就路边摊,别买,不卫生呢。于是一晃许久许久没有再吃过冰粉凉

大概几年后了吧,一次暑假,在游泳池游完泳,口渴难耐,泳池旁边却只有一个小摊。于是要上了一碗冰粉,熟悉的感觉似乎在昨天,立刻回来。清凉的感觉袭来,嫩滑的冰粉快速降低了口腔的温度,又不停歇一口气地滑入食道,顿时整个胃也凉快了下来。卖冰粉的中年女人朝这泳池那边张望。发现我看她,那阿姨笑,说她看她女儿。不一会儿,她女儿就来了,湿漉漉的头发随意披散着,稚嫩的脸庞洋溢着欢乐,着急地想要把教练教的游泳技巧说给妈妈听。她妈妈看着她笑,转身给她盛了一碗冰粉。她咕噜咕噜地就喝下去了,然后咂咂嘴,母女再相视而笑。坐在一旁的我,很感动,久违的冰粉和童年。

去年夏天,忽然想自己做冰粉吃,于是让妈妈买一点冰粉籽回来。结果妈妈去超市买了冰粉粉,说这个简单还好做,开水一冲,放冰箱。两小时搞定。冻上后,吃着,怎么也不是原来的味道。

总还是怀念街口,黄桷树荫下,稀稀疏疏时光里的小摊子。

想起那样一个夏天。

——来自厨友 “红心闪闪小蜜蜂” 投稿( 她的下厨房主页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 ^_^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寻找食谱体验师

2013年7月12日 颜小兽

【招聘已结束^_^】
——————————————————————

这是一次特别的招聘,我们在寻找一位食谱体验师。
如果你看过电影《海鸥食堂》,下厨房大概就是要找一个电影中幸惠那样的人。
暂停原本的生活轨迹,用半年或一年,来下厨房经历一段美食 gap year。

大致原则:拥有美食理想,自认为在美食领域有天份,愿意以此为职业。

下面是对职位的描述和要求:
1、工作地点在北京,工作周期内需要全职。
2、工作内容主要是挖掘这个世界上的各种美食,并且烹制出来,能让下厨房的成员从你的食物中吃出惊喜与情感。
3、不需要专业厨师背景,但你目前的美食作品已能打动身边的朋友。下厨房可以为你的厨艺进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你只需要专注在美食创作上。
4、热爱美食摄影,喜欢记录、乐于分享。
5、热爱生活、乐观、性格温和、执着、有耐心。
6、对互联网有基本的概念和了解。

优先条件:
1、有餐厅、咖啡厅实习和工作经验的优先。
2、有除美食以外的生活爱好,比如园艺、小动物、手工、家居布置、旅行、吉他等。

下厨房将提供:
1、平等、有爱、宽松、灵活的小团队工作氛围。
2、五险一金,包食宿,按月提供食材和厨具的采购预算。

把简历投递到 job@xiachufang.com,请在简历中附上你的近照、你的下厨房主页地址,以及你对下厨房的一些看法。

「锦食堂」人生太苦,无糖不欢

2013年7月10日 颜小兽


锦食堂:蔓越莓桃胶糖水

我所认识的女人大多都嗜甜,会在午后两点的面包房等待一个糖粉撒到 “粉尘飞扬” 的甜甜圈,也会在晚九点即将打烊的甜品店里打包一碗甜腻到死的红豆汤圆,然后用一种恋爱般的神情把甜品缓慢安放在胃袋,吸吮完蘸着糖粉的最后一根手指,意犹未尽。

而M女士有点特别,不是嗜甜而是酗甜,显然段位更高一级。她家中的调料柜像个佛龛,在最上层的一排水晶罐子里庄重地供奉着红糖、黑糖、蔗糖、绵白糖、白砂糖、麦芽糖、黄冰糖、黄片糖,以及各色用来入菜的封存着糖份的凉果和蜜饯。这些闪烁的晶体一旦消耗马上被殷勤地填满,仪式感十足。《红楼梦》里马道婆替南安郡王府太妃每日供奉48斤灯油以避祸祈福,而M女士肯定是骨灰级信徒,日日海量蜜糖伺候,恐怕她家的灶王爷早就被甜歪了嘴巴。

如果一不小心被M女士热情留饭,肯定是件颇为惊悚的事情。不仅有酥烂甜腻苏式红烧肉、还有高甜度版本蕃茄炒蛋、一咬甜水四溢的豆腐干、加了大把冰糖的糖醋排骨,连炒青菜都要下一大勺白糖来提鲜。一餐下来被齁得喘不匀气的时候,她又兴奋地送来一碗甜得没天理的酒酿圆子做餐后甜品。幸好我是甜食同好,否则换做一个绝不肯在菜里吃到一丝甜味的北方汉子,简直愤怒得要上升到争辩人生观价值观这种形而上的问题中来。他肯定会激进地问:“怎么能是甜的?怎么能是这么甜的!!!”

问她怎么这样能吃甜?她想了想说:“总觉得人生太苦,所以需要用糖来宽慰。况且太多人故作凄苦状,把自己搞成一杯高贵冷艳的清咖,加点糖有什么不好?” 说着她那涂满猩红蔻丹的手指又娴熟地剥一颗糖塞进嘴巴,然后笑得没心没肺。留下我一脸错愕,在心里默默对号入座。

可是糖在现代人的健康理念中是需要回避的东西,让人又爱又恨。过量食糖会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症。未婚情侣唱着 “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若有似无的甜才不会觉得腻……” 而 “半糖夫妻”

作为汉语新词,是指两人工作日同城分居,周末甜蜜小聚以保持对婚姻的新鲜感。

显然M女士的生活方式显得不合时宜,近乎老套。她日日浓墨重彩地过活,银耳桃胶糖水加大片黄糖属于阴郁的星期一,撒大把冰糖熬出冒着气泡的焦糖色,挂在嫩猪皮上可成就一碗活色生香的冰糖蹄髈。那些用糖腌渍起来的陈旧岁月,是老上海月份牌上的美人,浓艳、丰腴,与在厨房里的M女士相重叠,恍惚间仿佛又回到弥散着糖桂花香气的旧时风月。

于是我在咖啡里加了整包糖,和面前无糖不欢的女人一样闭着眼体验甜在口中流淌的温暖感。从里到外、甜到过分的真实,总好过口蜜腹剑的凶险。

 

专栏作者:锦

她的下厨房主页 | 她的新浪微博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 ^_^
下载下厨房移动客户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下厨房周刊086」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

2013年7月7日 颜小兽

小暑节气,天气开始炎热,是出梅(梅雨期的结束)与入伏(进入三伏天)的标志,江淮地区的梅雨期先后结束,然而雷雨现象往往还会反复,民间还有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的俗语。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诗经·七月》中有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的句子,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连蟋蟀都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时至小暑,高温与暴晒往往让人们疲乏倦怠,什么都不想做,抑或烦躁易怒。需要注意多喝水,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等让自己 “心静”、保持好心情。夏天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季节,饮食上需要注意尽量少吃生冷以及处理得不够干净的食物。

【凉拌豆芽】by 偏离.于墨尔本.
小暑时节应多吃绿豆芽,它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不但可以解暑,更可以解暑瘟。除了绿豆芽,各种以绿豆制作的食物都非常适合盛夏,比如绿豆汤,绿豆饭、绿豆等,可以起到很好的利湿、解毒功效。凉拌绿豆芽的时候,可以放一点点辣椒、点上几滴醋,酸辣又清爽的口味尤其适合食欲不振的夏天。

【响油鳝丝】by 晚来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以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乌梅蜂蜜绿茶】by 摸骨头大牙
多喝茶有助于补充水分和多种营养物质,茶叶的好处就无需赘言了。绿茶是夏天解渴的最佳饮料,许多年轻人或许常喝瓶装的绿茶饮料,但却很少真正用茶叶泡茶喝。这道乌梅蜂蜜绿茶推荐给不喜欢寡淡饮料的朋友,乌梅味酸,有振奋食欲、消除便秘、解酒清血、保护肠胃的功效,与绿茶搭配,是夏天的不二选择。

时令蔬菜和水果

苦瓜丝瓜冬瓜黄瓜、西红柿、空心菜、苦苣、油麦菜豇豆毛豆茄子西葫芦绿豆豆芽、水蜜杨梅蓝莓芒果菠萝香瓜西瓜哈密瓜、杏、李子

其他时令菜谱推荐

【蒜泥豇豆】正是豇豆大量上市的季节,脆嫩好吃!
【蛋黄焗苦瓜】苦瓜太适合夏天了,试试这个新吃法吧。
【西瓜柠檬饮】添加了柠檬西瓜汁,喝起来更爽口畅快了。

我们试着告诉你一些北半球的时令食物、热门菜谱、以及厨房故事、书影音。每周通过 打开微信—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xiachufang ),在手机上看下厨房周刊,不会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