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生活有情调’ 分类

「情调」美食不能啃一口

2009年10月14日 小饭

博客最近更新的太慢,Oh善良的人民请原谅小饭的懒惰吧!作为补偿今天就给大家推荐美食吧!!废话不说,上图先~~

美味寿司

寿司1

寿司2

可口三明治

猪排三明治

甜蜜冰激淋

冰淇淋

哇咔咔,眼尖的小盆友可能发现上当了,这些看上去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根本就不能啃上一口!嘿嘿~小声告诉你,这些都是100%羊毛的针织产品,全部来自针织达人NeedleNoodles。个人认为寿司和冰激淋都达到了乍看一眼以假乱真的效果,至于那个猪排三明治,咳咳……小饭就不作评价了。不管怎么样,还是粉可爱的吧~喜欢就要赞一个!

「节日」中秋快乐

2009年10月3日 小猪

中秋节LOGO今天是中秋节,小猪代表下厨房美食杂志祝大家中秋快乐,不管此时今日,你是跟家人宅在家团聚,还是正在假期的旅途中,或者是单身飘在异乡,希望大家今天都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今天小猪也歇笔休假,简单地做了一个中秋的LOGO,再从百科上转载一段中秋食俗,吃月饼讲讲历史故事:)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宫、月团、丰收、团圆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中秋月饼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盒,拿出圆,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邀蟾蜍”。说完把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芝麻等,出现了以胡仁为馅的圆形“胡”,唐高宗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李渊很高兴,手拿胡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达人」锦。两个人的食堂

2009年9月26日 小猪

锦食堂认识锦是在豆瓣,大约4个月前,当时朋友给我一个链接说,你看看她的博客(锦。食堂)里的菜,拍的特别漂亮。那时候刚刚开始写下厨房博客,后来慢慢地在豆瓣上成为好友。直到前两天,给她发去一个采访邀请,她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加了Q在网上聊了起来,她正在一家咖啡馆等朋友。

工作、爱情和生活
锦和男友在一起八年了,从高中、大学到现在。
毕业之后,因为姥姥家搬到了北京,锦在这里找到一份自己特别喜欢的工作,在一家艺术杂志社当编辑,关于书画的小众杂志,因为之前学的是国画和中文。08年10月,为了和男友能在一起,她放弃了这份工作回到辽宁,在那里,很长一段时间宅在家,慢慢地开始学习做饭,并且通过写博客这件事,让生活变得更加明亮,不再是原来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艺女青年,也通过这个博客认识了很多热爱生活的朋友,这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锦食堂
一年的厨龄
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对某个领域就有天生灵敏的嗅觉。在厨房这个天地里,锦几乎可以说是如得水,尽管放弃了喜欢的工作,她在厨房找到了乐趣,从拍摄的图片来看,谁也很难相信这是只有不到一年厨房经验的人能做出来的。其实刚刚开始,男友嫌她炒菜总是炒不熟,自己亲自下厨房做菜。锦立志要超过他,在谈起那段日子,她说:“他是我的试验垃圾桶,因为什么都吃,尽管他会提很多建议和想法。”
锦在网上学习做饭,看一些美食博客,后来慢慢地就有了自己的小发挥。其实没有具体的人交过她做菜,没有什么特定的风格和派系之说吧。

“南方人”、东北菜
锦和男友都算是东北人。但是从图片中精致的饭菜以及对摄影图片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网上的朋友都以为锦是一个地道的南方人,锦是这么回复的:“这个是女人的天性吧,很多朋友看我的文字也说我不像东北人,可能我是学国画的,有南方情结。但你看我本人就知道了,我个子高,大块头,对朋友也很仗义,呵呵。”
提起东北菜,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想起猪肉粉条、小蘑菇之类的,锦在这方面给我上了一课:这些菜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东北农家菜,其实东北菜比较接近鲁菜风格,然后受一些朝鲜族的影响,分量绝对实惠,很实在的作风。

初衷和结果
我问锦有没有想过要把这项兴趣变成业余的职业,比如说出书什么的?
锦觉得这个应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能作为目的和出发点,主要还是要让家人吃的开心。写博客、拍照片只能算是纯粹的爱好,不能违背做食物本身的动机。她也经常去看文怡、梅子她们的博客,在上面学了很多菜。
我一直怀疑锦是不是学摄影的,因为从照片最后的构图在颜色,以及道具的陈列,几近华丽。锦给的答案跟厨房烹饪这件事一样,都属于业余爱好,锦觉得拍摄美食图片会上瘾,像是在创作,在没有灵感或者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也常常失败。

蟹味菇竹笋鸡汤
蟹味菇
按照下厨房的惯例,也邀请锦给大家分享一道菜,这道菜是征求她的意见,非常荣幸地下厨房首发,在她的博客都还没有更新的,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做法咯。
材料三黄鸡蟹味菇、竹玉米、姜、蜜
做法
1,整只洗净,飞水
2,蟹味菇去根,竹对切、玉米切段、姜切2-3片、蜜1-2颗
3,沙锅内放入、姜片,大火煮沸改小火煲1个小时
4,加入蟹味菇、竹玉米、蜜继续煲2-3小时
5,临出锅时加盐调味即成。
小贴士
煲汤时水要一次性加足,否则汤就泄了。
汤喝不完也可在冰箱冷藏,形成冻状,做菜时如需要高汤,取一些加热化开就可以啦!就是自制的“浓汤宝”。
适合秋天的温补汤,很暖很驱寒。

在这里你能找到她:锦在下厨房 | 锦在豆瓣 | 锦在新浪

「趣味」一百元过一周

2009年9月23日 小猪

百元周100块钱过一周,你行吗?
在北京这样的地方,用妈妈的话来说,躺在屋子里什么都别干,钱就自动往外流,对于北漂的孩子来说,这个基本就是无望。但是这个“百元周”活动其实是这样:在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内,全部餐饮、交通、娱乐、购物、保健、运动等消费加起来控制在100元钱以内。(活动起源

这个活动起源于2008年,为什么持续到现在,依然得到那么多媒体的关注,毕竟,在目前金融环境没有完全缓和的情况下,谁都觉得应该多屯点粮,或者在动机上,参与者心态可能不尽一致,有时候省钱并非铁公才能做的:很多月光族,很多时候是被逼着省钱的,因为看中心仪的手机、相机、鞋、包包…一咬牙一跺脚把伙食费都给糟蹋进去了,剩下的时间里面,有时候一周生活费连100都不到。

如果你想省钱,在这里有一些建议,仅供参考,小猪并不完全认同。

看这个活动,交通、娱乐、购物、运动都可以没有,唯独吃不能没有,想要保持一周开销在100元以内,并且保持营养和健康,亲自下厨房几乎是必然的选择。从理论上,有过厨房经验的朋友,目前的物价,100元听起来还不算苛刻。按照这个活动的规则,一天20块钱,只要是自己做饭,10块钱三顿还是比较容易控制的,而且荤素搭配还很均匀,在这里,小猪按现在菜场的物价,列一个健康营养又实惠的10元菜谱。

早餐
一杯豆浆 0.5元
一个鸡蛋 0.5元
3片土司 1元

午餐(用晚餐剩菜当便当
蒜蓉青菜(市场1.5元2斤,可以吃好几顿) 1元
红烧排骨 (半斤) 5.5元
紫菜海米汤 0.5元
米饭(6两) 1元

看,如果是自己下厨,成本控制10元/人是很简单的事情,早餐甚至可以适当地吃些水果,比如目前北京的苹果就非常棒,如果是多人一起,那么选择的余地就更加大了。其实对于百元周这样的活动,在吃的方面节约成本,一定要搭配好营养。如果过分刻意地降低吃方面的开销,最后身体吃不消,不小心生病或者把肠胃弄坏了,可能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便宜实惠又营养健康的食谱,你有什么想法和妙招?
一百元过一周,你是否要挑战一下?

「达人」亲爱的,我要每天为你做饭

2009年9月20日 小猪

寻没
标题用了一个很幸福的句子,来自这期女主人寻没的一个相册名字。
寻没mosh(一个害羞不露脸的家伙)是留学在法国的一对情侣,他们在那里有一个小小的房子,一边上学一边过着自己幸福的小日子,他们在一起有7年了,问起他们什么时候结婚的时候,寻没给出的答案是:”结不结婚不重要,无论有没有这个形式我们都会在一起的:)”
mosh说30岁之前吧。

法国的美食
当问起法国的吃的,寻没觉得“法国菜理论上来讲是很出名的,有人说是唯一可以和中餐相比的。我认为,他们有他们厉害的地方,厉害到作为一个外国人根本想象不到那是怎么做出来的,可是就像中国的大厨可以用一把菜刀做所有的菜,而他们要用一套刀具吧,我说不好,但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他们平时吃的东西也挺一般的,也没那么多花样,真正高级复杂的法餐确实是很贵也很复杂的。中国人嘛,还是喜欢吃中国菜,所以吃来吃去还是中餐好吃。”

寻没的厨房
亲爱的我要为你做饭
小猪身边有一些留学回来的朋友,发现不管男女,一下厨都变成高手了。寻没却不一样,属于带艺留洋的,算是继承了妈妈的衣钵。在和mosh生活在一起,寻没一个人包办所有的家务。
“其实,做饭这个事情吧,好像没有一个具体的开始喜欢的时间,也没有跟谁学,我觉得是从小家庭的影响吧。我妈妈特别会做菜,小时候我从来没有觉得我妈妈做菜特别好吃,因为我没有“不好吃的菜”的概念,后来慢慢长大了才知道,妈妈做饭一级棒啊。。有一次我一个小朋友家吃饭,回去就告诉妈妈说:终于知道XX为什么那么瘦了,要是我是他们家小孩肯定也很瘦的。。

我想如果有人教我做菜,就是妈妈教的吧,而且一定是从怎么开火和反复叮嘱别忘记关火之类开始的,依然从别忘记关火结束,即便是现在我每次打电话给她,她也要提醒我厨房用火用刀之类的安全,即便我告诉她很多次我这个炉子是用电的没有明火,她依然继续提醒。”

宫保
宫保鸡丁
在这里邀请寻没给我们推荐她的一个拿手菜,mosh推荐了宫保丁,因为这道菜有特别的意义:“其实我俩是网上认识的,然后我记得他说过喜欢吃宫保丁,但是很少有做的好吃的餐馆。然后第一次给他做这道菜的时候,他就爱上啦,而且觉得这是吃过最好吃的,嘿嘿。”

下面是寻没给的宫保丁攻略:
原料:
脯肉,花生青椒,干红辣椒(剪成小段儿),蒜末,花椒,姜末(可以用姜粉代替),葱末,郫县豆瓣,蛋清盐,料酒,生抽
步骤:
1、脯肉切丁,加入淀粉、蛋清、盐、生抽,腌一会儿。然后滑炒。关于蛋清,懒的时候就不加了,因为不做汤的时候我会觉得蛋黄没用就浪费了,所以就不加。可以在这里用蛋清,然后蛋黄可以做个汤:),
2、在锅里放一点点油,把花生放下去,像油炸花生米一样。建议是先把花生炸好,放凉之后再和其他原料炒,这样会脆。
3、青椒切丁,大小和脯丁差不多就好。
4、下面就开始炒啦。油热了之后,放入蒜末,姜末,葱末,花椒,郫县豆瓣,超香,然后放青椒,干红辣椒丁,稍微炒一下。然后把炒好的鸡肉花生都放进去,大火翻炒一下就好了。放入生抽和糖,盐根据自己的口味和不同牌子郫县豆瓣的咸度,如果需要就放。需要给的建议是,郫县豆瓣放一点就够了,建议自己再切碎一点,这样味道比原来要好。
5、基本就好了。可以出锅啦。

理想生活
“我的理想生活方式,貌似现在就不错,就是和他在一起,只是现在在国外有很多东西没办法实现。以后回国可能会更好吧。要是进一步理想的话,有房有车,不愁吃穿,不用工作…估计多数人都这么想吧= =。近期目标,让我瘦回去吧!”

最后,寻没说至少这辈子会每天给他做饭:)
小猪代表下厨房感谢寻没的分享,也祝寻没和mosh幸福快乐。

「情调」追忆厨房里那些往事

2009年9月12日 小猪

旧厨房
国庆60年,快速的发展让我们留下很多的情结,很多儿时的温馨和快乐也许只能在一些画面、老物件里面去重温,不知道画面里的这些老物件,会勾起多少人小时候的记忆,搪瓷杯,刷子,老水表,画面很多东西已经不算很久,起码从洗涤用品、水龙头来看,还算是现在的。

 

现在孩子的乐趣已经被PSP、xbox、电子游戏包围着,他们不会对跳房子、转陀螺之类感兴趣,大白兔奶糖和娃娃雪糕也装不满他们的欲望。出入高楼的人们已经很难再感受到深宅大院里的那些故事,就像陈凯歌拍的短片百花深处那样,记忆已经封尘,再过60年,谁知道会怎样?

旧灶台
旧厨房
以前的厨房,大部分人家里都是烧煤和柴,都有自己家的灶台,大概现在很多农村还是这样,一家子可能有7、8口以上的人,稍微大户一些的人家,灶台可以容纳很多锅,如果是烧煤的话,只要不出远门,灶里一直有火,只是当不做饭的时候,炉子会封上保温。做饭的时候,辅灶会放上一些小锅烧水,这样可以把喝的开水、洗刷用水都热好。

旧厨房
如果是烧柴,放火是一门学问,如何控制火的大小,柴火的排放,燃烧的时间都要控制好。很多人都说,用液化气火烹调出来的很多食物,很难做出以前的灶台上那种味道,没有经过考证,大概这也是一种情结吧。
在北方,大锅里面还会贴上几个贴子,就是用玉米面和的那种,然后锅里炖上一大锅肉,一桌人围着一盆菜吃,如果停电,点上一盏煤油灯,一边聊些家长里短,嗯就是这种感觉。

小猪小时候听奶奶说,新房子打灶台是很讲究风水的,譬如锅的朝向,距离门和窗户的位置都特别讲究,往往在建新房子的时候,灶怎么打是都是第一考虑的问题。

厨房里的滴水声
水龙头在小猪小的时候,最早区分城里人还是乡下,很多时候都是看谁家里有自来水,如果家里有自来水的就是城里人。但在那个年代,以前,自来水公司是一个很时髦的单位,当然也包括供电局。那时候,小孩们无疑都对水表这种机械化东西特别好奇,不知道是谁发现的,如果水龙头的水拧到水滴状态的时候,水表是不动的。这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能听到厨房里的水滴声,那时候的人们大多还比较单纯和纯朴,这种贪小便宜的事情在某成程度上还会扣上“镐社会主义羊毛”的帽子。这样的事情成为公众话题也是从孩子口中慢慢传出来的。

其实关于童年的回忆有很多很多,厨房承载的只是一小部分,有时候到北京南锣鼓巷走上一圈会发现,其实很多过往的记忆已经装进柜子里陈列起来了。对此感兴趣的话,可以光顾豆瓣的经典国货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