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作者存档:

「达人」潘潘猫:美味调剂生活

2011年8月30日 Pan小月

潘潘猫,本名潘晓晔,一位从小在胡同里长大的北京女孩儿,B型血的双座80后,用美食武装自己,享受生活。潘潘猫的短发俏丽身影经常出现在《食全食美》、《快乐生活一点通》、《好好生活》、《美味人生》、《我爱每一天》等电视节目上,喜爱拿着相机四处旅行的她,还在多家杂志、网站撰写美食旅行专栏,与大家分享快乐。“烹饪对我来说不是负担而是爱好”,潘潘猫这样说。

中餐、西点都在行的潘潘猫是在香飘四溢的环境中长大的,家人都爱做饭,她也就自然而然对烹饪培养出了莫大兴趣。奶奶是她的烹饪启蒙老师,也是潘潘猫眼中永远的万能偶像。她从小就在奶奶的教导下学习做饭,和很多人一样,潘潘猫人生中做的第一道菜,也是人见人爱的西红柿炒鸡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美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不过潘潘猫最喜欢的,还是老北京的味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打小的根基无可动摇。

潘潘猫平均每周要为自己和男友做十几顿饭,经年累月下来,这些美味饭菜连同数不清的爱情故事一起,集结成册,成为《美味调剂出的幸福生活——我们俩》这本书。书中包含了七万字真实感人又风趣幽默的故事,五十四道美味又实用的菜谱,还有二十余张可爱的插画。为所爱的人制作美味,一蔬一饭的日常生活往往最打动人。

聊到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问题,潘潘猫说她并不特别忧心忡忡,买菜还是去农贸市场和超市,不过要尽量选购大厂家、大品牌的。对于平时工作繁忙的白领,她建议大家尽量保证每天能吃到五种以上颜色的蔬果。一日五色蔬果(5 A Day program)的模式最早是由美国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在1988年提出的。原本仅仅为了研究癌症防范与控制,但他们逐渐发现这种搭配方式对普通人也很有好处,便开始在全美推广。所谓的“五色蔬果”指的是每天都要吃到蓝、白、黄、绿、红五种不同颜色的蔬菜或水果,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有趣的是,从中医角度看,一日五色蔬果的理论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配合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爱做饭的人往往会对养生越来越注重,毕竟能为健康负责的,只有自己。

潘潘猫目前是自由撰稿人,这也是她最向往的理想生活:能够自由支配时间,和她爱着并且也爱她的人在一起享受生活。“做饭对我来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我带来了幸福和快乐,我希望我的菜谱可以让大家的餐桌变得更丰富。”

潘潘猫的下厨房主页
个人博客
淘宝店
《美味调剂出的幸福生活——我们俩》

潘潘猫眼中的下厨房:下厨房是个页面简单,但很有内涵的网站。

潘潘猫的厨房装备:
烤箱:豪通怡宝HK-6001RC(62L机械版)、长帝CRDF25(25L电脑版)
面包机:NETMEGO-1838(仅用于和面)

摄影器材:
相机-佳能5DMarkII、450D
镜头:EF17-40mm f/4L USM 、EF 70-200mm f/4LUSM(拍风景)、EF100mm f/2.8L Macro IS USM、EF 50mm f/1.8II(拍美食)
图片处理软件:光影魔术手

下厨房博客(blog.xiachufang.com)是下厨房网站的衍生与拓展,提供实用菜谱之外的精神力量,我们期望这一平台能传达出充满爱意的价值观。民间烹饪高手与厨房的故事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并不只有星级大厨才能做出精彩绝伦的美食,自家厨房里的一日三餐,或许更有浓浓生活味,抚慰人心。下厨房正在进行【达人厨房】采访项目,希望让读者们借由采访,了解他人对待美食的方式与生活态度,将温柔而有力的快乐传染给更多人。

「下厨房周刊014」神仙之食——山药抗秋燥

2011年8月29日 Pan小月

近期很多人可能会感到身体的种种不适,例如干咳、心神不宁、口鼻干燥等。这就是咱们常说的秋燥反应,此时应多吃些排毒润肺的食物。山药不仅有“神仙之食”的美誉,还有“食物药”的功效,有清热生津、养阴润燥的作用,能缓解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不适感,是秋季最佳的进补食物。

三杯山药

山药去皮切滚动块,姜切大片。辣椒斜切,九层塔洗净
锅中下宽油,将山药块放入煸或炸至表面微黄,捞出沥油
另起锅烧热,下1大匙麻油,下姜片小火煸出香味,再下辣椒煸香
下炸好的山药块,倒入生抽、米酒、糖翻炒收汁
关火下入九层塔叶拌匀即可

其他时令菜谱

【百合南瓜盅】秋天干燥易伤肺,这道菜漂亮又好吃、简单又滋润,正适合秋天食用。
【冰糖百合银耳雪梨汤】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二经,为清补之品。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解热利尿,止咳平喘,理胃健脾的功效。
【薄荷冰莲子】莲子补肾、健脾、养心、安神、抗衰老。
【莲藕排骨汤】荷莲一身宝,秋最补人。此时天气干燥,在饮食上要多吃些,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

时令蔬菜和水果

山药红薯百合、莲洋葱南瓜冬瓜茄子苦瓜西葫芦秋葵丝瓜罗汉果、新鲜莲子豇豆毛豆番茄黄瓜玉米、辣椒、瓠瓜绿豆红豆苦菊菊花菜、青蒜黄花菜空心菜茼蒿苋菜莴苣花椰菜荠菜油菜芹菜
苹果、李、葡萄西瓜火龙果荔枝、龙眼、香瓜香蕉蓝莓蔓越莓牛油果橄榄

Julia Child:没人生来就是好厨师

大名鼎鼎的厨神茱莉亚·查尔德颇为传奇,她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却以制作顶尖的法国料理闻名于世,出版和主持过大量食谱书和电视美食节目,许多餐厅主厨、家庭厨师、美食爱好者都奉她为导师,甚至将她的菜谱视为至高无上的教科书、传家宝。茱莉亚在美国享有很高声誉,而在中国,她的闻名或许首先是因为《朱莉与茱莉亚》这部电影。你可能并不知道,这位了不起的厨神,直到36岁之前都并不擅长烹饪,几乎可以算是个糟糕的厨房菜鸟……
【阅读全文】

我们试着每周用邮件告诉你一些关于北半球的时令食物、以及一些厨房小知识。如果你喜欢这些内容,可以到下厨房里注册一个帐号,就可以每周用邮件收到我们的周刊。

「创意」水果切片器

2011年8月25日 Pan小月

小工具带来大便利,或者该说人们越来越懒了(掩嘴笑)?逛超市时,最爱在厨房小工具的区域流连了有木有?你对这些辅助用品是怎么看的呢,觉得多此一举,把原本简单的事儿变复杂了(顺带让厨房越来越杂乱)?还是觉得非常贴心、实用呢?重点推荐一个新产品“香蕉切片器”给大家,顺带再来温习一下另外三款也很流行的水果切片器。

香蕉切片器:

下厨房美食菜谱网 香蕉切片器

下厨房美食菜谱网 香蕉切片器

黄瓜美容切片器:

菠萝削皮切片器:

苹果切片器:

以上都能网购买到,欢迎自行搜索^_^

「书」跨界饕餮与美食文学

2011年8月23日 Pan小月

艺术圈玩跨界早已不只三五天,歌星、演员发展副业更是历史悠久。仿佛人生来就是不满足的,在一个池子里嬉戏畅快了,就忍不住想到旁边那个池子探一探深浅。有时,两个池子还离得颇有一些远。这道理就似从没学过演戏的人去拍电影,未受束缚的一张白纸反倒更易呈现真实。跨界带来的新鲜感,在“吃”这件事上,也是一样。

演艺明星出食谱书的风气旺盛不衰,大概是显示自己热爱生活,又能满足粉丝的偷窥欲。另有一类人,以写字为生,走南闯北地尝了许多美食,渐渐地变做饕餮客,著书分享心得。这一种文章往往色香味俱佳,甚至隐约有了文化内涵,用词也漂亮,读起来真是享受。

其实文人墨客历来有谈吃的传统,譬如汪曾祺、周作人,更远一些,譬如发明了东坡肉的苏轼。旧时文人谈吃,往往牵出许多乡愁,你在这头、我在那头,一碗糙米饭便能做了船票。到如今,爱吃更爱谈吃的知识分子建立了庞大的美食文学帝国,时而生鲜热辣,时而温软含蓄,教我们做菜,也带我们思考。举两个知名的例子,就说蔡澜和欧阳应霁。

蔡澜是广东人,十几岁就去日本学电影,六十年代开始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电影监制。九十年代初期经商,做酱料生意、开餐厅。接着来到电视圈主持美食节目,继而写美食评论,终成一代老饕。这是一位真正的才子,通晓多国语言,对书法、篆刻也有研究,已出版两百多本著作。不光写吃,写起电影、旅行、生活来亦是很好看的。蔡澜是电影人跨界美食圈,欧阳应霁这位晚辈则在更多领域跨出了名堂。首先,他是漫画家和专栏作家,当过电视节目主持人,做过家居用品生意,对家居设计颇有见地。现在,他决心将美食作为事业,出版了多本和吃有关的书,读起来生动有趣。

美食文学界这样响当当的名字还有很多,譬如被称为“当代饮食文学女掌门”的M.F.K.费雪、做过《VOGUE》采访主编的台湾作家叶怡兰、广告人彼得·梅尔、得过普利策奖的战地记者马特·麦卡利斯特、香港散文家李子玉……甚至历史小说家陈舜臣都写过《美味方丈记》,湖南卫视主持一哥汪涵都出了本书叫《有味》,韩国师奶杀手裴勇俊也用一整年的时间完成了《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跨界美食的文学作品更诱人,单纯一本食谱是步骤,这些美食文学却是生活本身。

美食文学读得多了,也能得到许多领悟,尤其是这些饕餮客的生活态度——永远充满热情与好奇心,不轻易沮丧或放弃,拥有众多爱好,比起名利还是自在享乐更重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最好再加一句:尝人间百味。这才算得上生活。

推荐:

《如何煮狼》
作者:M.F.K.费雪
译者:韩良忆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定价:25

1942年,正逢战祸连绵、经济萧条,费雪想起童年一战期间家中省吃俭用的情景,写下这本书。她以滚沸的热情和大胆的实验精神,创造出一道道梦幻料理,并告诉人们,饮食的意义不仅是果腹,还有温暖、安全和爱。

《蔡澜食材字典》
作者:蔡澜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定价:28

这部《蔡澜食材字典》别具一格,写的是蔡先生对中外饮食中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各种粮食、蔬菜、水果肉和调味配料的认知,文笔生动,描绘细腻,是蔡先生在美食文字创作上新的成功尝试,值得对美食和美食文字感兴趣的读者玩味。

《快煮慢食:十八分钟味觉小宇宙》
作者: 欧阳应霁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定价:34.80

这是一本菜谱,又不光是一本菜谱。除了数十道精致诱人、中西结合的新鲜菜式外,欧阳应霁还为每道菜写了一则故事,有趣闻有感悟,读来轻松幽默,手把手教你十八分钟就能完成的美味,讨好五劳七伤的自己。

《舌尖上的故乡》
作者:黄发有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定价:26

本书精选籍贯不同的名家写各自故乡美食的美文,王世襄、陆文夫、汪曾祺、林斤澜、周作人、琦君、莫言、阿城等人的舌尖记忆,会让人认同古清生先生的这句话——“人都有一种味觉固执,品尝新鲜的愿望是永久的,坚守故乡的味觉是比永久还久。” 

注:此文曾刊发于《天下美食》,作者Pan小月

「下厨房周刊013」处暑品冬瓜,消暑也美容

2011年8月22日 Pan小月

周二乃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夏秋相交之时天气非常炎热,推荐食用冬瓜冬瓜味甘而性寒,中医认为它有祛暑气、消暑湿、养胃益、行水消肿、清热解毒、清胃降火及消炎之功效。而现代营养学则认为冬瓜中富含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磷等微量元素,对于防止人体发胖,增进形态美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被誉为减肥的佳品。

米烧冬瓜

冬瓜去皮去瓤切大块
米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备用
香菜洗净切小段
锅中放少许油,油热后放入冬瓜翻炒均匀
倒入一碗清水没过冬瓜,水沸后放入米,焖煮8-15分钟
加少许盐调味即可出锅

其他时令菜谱

【冰糖梨子银耳羹】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可避免燥邪伤害。
【黄花鱼煮豆腐】黄花性平,味甘、咸,入胃、肾经,中医认为它有滋阴生精、润肺健脾之功;现代医学亦认为它有较丰富的营养价值,对滋养肝脾等脏腑有作用。
【南瓜百合羹】中医认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清火、润肺、安神的功效。
【黑芝麻粥】芝麻味甘、性平,能祛风润肠、生津通乳。

时令蔬菜和水果

冬瓜茄子南瓜百合青蒜苦瓜西葫芦秋葵黄花菜空心菜丝瓜罗汉果、新鲜莲子茼蒿豇豆毛豆苋菜莴苣番茄、莲黄瓜玉米花椰菜洋葱、辣椒、荠菜油菜芹菜瓠瓜绿豆红豆
苹果荔枝、李、葡萄西瓜、龙眼、香瓜香蕉蓝莓蔓越莓牛油果

你的厨房故事

我们期望下厨房博客能传达出充满爱意的价值观。普通人与厨房的故事是我们最感兴趣的,你或许烹饪技巧并不高超,也或许没有离奇的惊险故事,但只要你热爱生活,喜欢亲自下厨,就一定自有一番对美食的感悟。下厨房现在开始征集你与厨房的故事,它们可以是任何体裁、任何风格,最好图文并茂,必须是原创的。我们更喜欢质朴真挚的文字,如果你的故事还与下厨房这个小小的网站有关,相信我们一定会被你打动。
详情:/submit

我们试着每周用邮件告诉你一些关于北半球的时令食物、以及一些厨房小知识。如果你喜欢这些内容,可以到下厨房里注册一个帐号,就可以每周用邮件收到我们的周刊。

Julia Child:没人生来就是好厨师

2011年8月18日 Pan小月

大名鼎鼎的厨神茱莉亚·查尔德(Julia Child)颇为传奇,她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却以制作顶尖的法国料理闻名于世,出版和主持过大量食谱书和电视美食节目,许多餐厅主厨、家庭厨师、美食爱好者都奉她为导师,甚至将她的菜谱视为至高无上的教科书、传家宝。茱莉亚在美国享有很高声誉,而在中国,她的闻名或许首先是因为《朱莉与茱莉亚》这部电影。

由老戏骨梅丽尔·斯特里普(Maryl Streep)和星途无限的艾米·亚当斯(Amy Adams)主演的《朱莉和茱莉亚》,讲述了失意的年轻妻子决定参照茱莉亚的食谱,一年之内做遍书中的524道菜,并在博客上记录学习过程的故事,中间穿插回忆茱莉亚跟随丈夫在法国生活,并出版她的处女作《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一书的过程。

人高马大(身高185公分,一说188公分!)的厨神茱莉亚恪守严格的法国传统烹饪技法,十分固执绝不妥协,所有枝末节都被她要求得尽善尽美,不能轻易改变。这一习惯也使她撰写的食谱书详细得无与伦比,并附带许多她亲身经历过的苦恼,让读者们借鉴起来倍感安心。不过别因此就认为她是个死板严肃的人,事实上,茱莉亚再有趣不过了!魁梧的身材注定了她与厨房的微妙关系,看似格格不入,实则天衣无缝。再加上她极具特色、一惊一乍的嗓音,使得她主持的美食节目生动极了。关于这一点,梅丽尔·斯特里普在《朱莉与茱莉亚》中诠释得惟妙惟肖!茱莉亚直到八十多岁高龄,仍在主持节目,风格鲜明、真实不造作、充满生活气息的主持风格(甚至连失败也照播),总是令观众们看得捧腹大笑。

茱莉亚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以下这段《我在法國的歲月》中她的回忆,足以说明这种性格——“他(父亲)曾以为我会嫁给某个共和党的银行家,乖乖在帕沙第纳过一辈子保守的生活,但假使我真那么做,可能就会像我的一些朋友一样成为酒鬼。我没有嫁给银行家,却嫁给了画家、摄影师、诗人兼中阶外交官保罗·柴尔德,而他竟然带我去旅居肮脏可怕的法国。我不可能获得比这样更快乐的生活了!”

你可能并不知道,这位了不起的厨神,直到36岁之前都并不擅长烹饪,几乎可以算是个糟糕的厨房菜鸟。

二战期间,茱莉亚任职于美国战略情报局,具体职责是整理文书之类的秘书工作。在那里她结识了自己未来的丈夫保罗。他们先后被派去驻扎在锡兰和中国云南(茱莉亚挺喜欢中国),战争结束后,两人结了婚(当时茱莉亚34岁)。茱莉亚从小身体健壮胃口好,家境不错,有好几个厨师,她的母亲也不擅长烹饪,因此尽管她爱吃能吃,却从未想过要在烹饪上有什么建树。然而保罗是个美食家,还热爱葡萄酒,在保罗的熏陶下,茱莉亚决定开始下厨,至少为心爱的人烹饪一桌美食。不幸的是,最初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常常是手忙脚乱,折腾到深夜才做出几个菜,远称不上好吃,偶尔还难以下咽。

婚后两年,保罗被调动到巴黎,担任美国大使馆的文化交流大使,茱莉亚“像行李一样”跟着去了。踏上这片新鲜的土地,她既兴奋又紧张,担心自己这个粗鄙的“美国土老帽”被精致的法国人瞧得扁扁的。不过她认为法国人很友好,她很快融入了巴黎,才刚到一下午就几乎自认是个本地人了!她对巴黎一见钟情,她喜爱巴黎的风貌,最重要的是,她吃到了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食物。在保罗的启蒙下,茱莉亚对法国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在厨房钻研那些高难度的“硬菜”,立志将人生奉献给烹饪艺术。很快,手头几本经典食谱书就不够她学习了,37岁的茱莉亚去巴黎蓝带厨艺学院报了名。原本她打算直接上六周的密集课程——那是针对专业人士的提高班,但校长坚持不认为她够这个水准,最终她念的是为期一整年的“餐厅老板班”,从打基础开始系统学习。与此同时,她的丈夫保罗也加入了一个葡萄酒品鉴小团体,每周聚会一次,尽情研究葡萄酒的艺术。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生活家!

“过去的我满足于追逐逸乐,游戏人间,对世上的一切冷漠以对,但在蓝带学院以及巴黎的市场和餐厅中,我赫然发现烹饪是这样深厚丰富且魅力永不止息的迷人事物……在我的生命中,除了丈夫和猫咪以外,我从未认真看待过任何事,而如今,我一刻也无法忍受离开厨房……我学习得浑然忘我,全不知时光飞逝……但人学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的不足,我感觉自己仿佛刚刚才踏进厨房而已。如果我当初坚持参加六周的课程,那会多么惨!我一定什么也学不到!”这就是茱莉亚开始蓝带学习生活后的真情流露。

但同时,茱莉亚也通过冷静观察、亲身体会,对蓝带厨艺学院产生了颇多不满,比如“校长布哈萨夫人缺乏专业经验,行政管理能力奇差,而且专注于琐碎的细节和小家子气的尔虞我诈。”“学校的管理方法着重于捞钱而不在认真调教学生。蓝带的水准降低了,有时就连厨师示范教学所需的基本材料也付之阙如。”茱莉亚头脑清晰,期望能自己开间小教室。

对美食背后的文化根源,茱莉亚也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爱莲(茱莉亚的一位朋友)的战时故事使我思索起法国人的深沉饥饿——这似乎是他们把食物当艺术来欣赏,把烹饪当运动般热爱的深层缘由。我怀疑这个国家对美食的渴望并不源于阳光灿烂的艺术,而来自法国过去数世纪以来深刻且幽暗的空乏。”

1951年,茱莉亚结识了同样致力于成就美食事业的席卡和露伊瑟。后面这两位正在合写一本给美国人看的法国菜谱书,她们邀请茱莉亚加入。于是这三人一边合办厨艺教室,一边开始整理这部旷世巨著。茱莉亚一开始只打算做些润色,但看到手稿后她决定重写一本。三人自此开始时而亲密无间、时而争执不休的合作,还要与出版商斗智斗勇。期间政治局势混乱,茱莉亚丈夫工作变动,两人先从巴黎搬至马赛,又去往德国,写作一直是茱莉亚的生活重心。直至1959年,这一雄伟的大部头终于完成。出版过程大费周章,原本合作的出版社无法接受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几经磨难,《精通法式烹饪的艺术》(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终于在1961年出版。而它的大获成功,足以令之前的一切辛苦显得价值连城。

茱莉亚·查尔德这个名字这下开始红得发紫了,马不停蹄地四处签售、接受采访。某次电视采访,茱莉亚在镜头前示范了一道菜的做法,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有趣的现场令观众们纷纷要求“让这个大个儿女人再来电视上教人做菜吧”。就这样,茱莉亚的厨神生涯正式展开,不断出书、主持电视节目,且持续保持对美食和生活的高度热爱。

从菜鸟到厨神,茱莉亚看似进步神速,但这是用日复一日近乎变态的自我要求造就的。她绝不是什么天才,她的成功秘诀仅仅是足够努力。“没有人生来就是个好厨师,人人都要边学边做。这是我给天下人永恒不变的忠告:学习烹饪的方法是——尝试新的食谱,从错误中学习,不要害怕,最重要的是,要乐在其中!”茱莉亚在她的自传中这样总结。

延伸内容:

电影《朱莉与朱莉娅》
导演:诺拉·艾芙隆
编剧:诺拉·艾芙隆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 / 艾米·亚当斯 / 史坦利·图齐 / 克里斯·梅西纳 / Linda Emond

传记《我的法兰西岁月》(简体中文版的《我在法國的歲月》)
副标题:美国厨神茱莉亚·查尔德的美味人生
作者:[美] 茱莉亚·查尔德 / [美]亚历克斯·普鲁多姆
译者:苏西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本文所用图片,来自《我在法國的歲月》,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美食生活杂志原创,转载请注明 http://www.xiachu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