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随园食单》:先知后行,饮食尤甚

2012年2月29日 丸子小姐

null

提到袁枚,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可能马上会想起他的代表作《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文集》等。其实,作为清代的大诗人,袁枚在治学之余对饮食文化也情有独钟。他在四十年美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珍贵的食谱,并以文言随笔的形式写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随园食单》,收录了我国14到18世纪流行的326种菜点,被人称为“美食家必读之书”。

null

《随园食单》内容简单易懂,文字清爽简练,人人都可以照着去做。不过比起菜谱,小编觉得更有趣的其实是开篇的《须知单》和《戒单》。

袁枚本着“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的原则写下《须知单》,提出了烹饪中的20个操作要求,意在让人们在下厨之前,先明白其中的道理。又认为烹饪和治国一样“兴利不如除弊”,于是写下《戒单》,讲解烹饪的14个忌讳。其中穿插典故比喻,引用论语或诗词,让人失笑:到底是文人,即便说吃,也抹不掉那股书卷气。

null

细读起来,发现其中的道理,也许用在烹饪以外也一样合适。比如他在讲食材应该按照各自的特点,使用不同的烹调方法时说道:“犹如圣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谈的虽然是烹饪,但用于教育也非常在理。

再如《戒单》中讲“戒耳餐”,“戒目食”:什么叫耳餐?就是追求昂贵菜肴的名声,用浮夸的作风表示对客人的敬意。那是给耳朵吃的,并非佳肴。袁枚崇尚烹饪要精致用心,食材不必非要奢华。豆腐做好了也赛过海鲜。像水煮燕窝一类难吃又昂贵的菜统统被他讽刺为“耳餐”:反正你也就图个名贵,不如干脆在碗里放珍珠好不好啊?

什么又叫目食?就是贪多。有人仰慕用餐大方的虚名,菜多量大。那是给眼睛吃的,不是给嘴巴吃的。写到这儿老人家又说了:你不知道啊,名家写字,写得多了一定有败笔;名人做诗,做多了也会有平庸的句子。什么都讲求个精华,不能贪多,过于铺张反而显得粗糙。烹饪,求的是吃饭的人真实的享受,不是拿来炫耀给旁人看的。生活也一样:排场、名声、面子,那都不是真实落到自己身上的东西;精心准备的清小菜,也许既不漂亮,也不名贵,却带给胃最贴心最舒服的感受。

null

烹饪要怎样,生活就要怎样:要自然,不要穿凿雕琢;要随性,不要拘泥俗套;要节制,不要纵欲酗酒;要顺应时令,不要刻意强求;要注意细节,不要苟且糊弄。这都是袁枚200多年前就想要告诉我们的,也许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明白。

比起其它中国古代文学著作,《随园食单》当然是闲书。不过有读者云:闲书不闲,因为事关食物,绝无小事

相关链接:

《随园食单》图文版,小编有的就是这个版本,是古文原文。

《白话随园食单》白话版

漫话《随园食单》漫画版的哟~

这篇文章来自下厨房美食生活杂志原创,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chu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