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或北往,愿为一人下厨房
为心爱的人做饭,不求多加赞美、评头论足,
满满的都吃掉便是最好的报答。
—— 小小H
常去看小小H的菜谱,最令人心旷神怡的便是那几个白色的瓷盘了,方圆有据,花色点缀,还有那浮现的纹饰若隐若现。我想小小H大约也是这样的人吧,简单纯净,盛着丰富内容,美好年华。再一看,果不其然,小小H,浙江上虞人。上虞,就是那个梁祝化蝶里英台的故里,就是那个上古时期舜帝的出生地,就是那个温润如玉的青瓷发源处。就是这样的人杰地灵,山清水秀,让这个女孩子的灵气婉约分外动人。
离开充满童年记忆的家乡,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求学,7年的沪上时光,完成了学业,收获了爱情,如今和她心爱的人一起来到了北京工作。H说,她并不讨厌漂泊,因为可以吃到各地的特色食物,更何况还有爱人相伴。
北方人回忆故乡,往往都是大年节庆的欢喜热闹,但是南方人就不一样,家乡太多秀美太过细腻,点点滴滴都是江南的韵味。只要一提起儿时家乡的吃食,记忆的匣子瞬间打开,她给我讲艾饺和艾麦果,说印糕和油墩儿。H介绍道,艾饺和艾麦果都是清明的小吃,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中写的“黄花麦果韧结结”着实让人思乡了一把。她说,现在的青团都太过甜腻,鲜绿的过分,全然没有了艾草的独特香气,还是小时候清明节外婆做的好吃,从地里采来的艾草,汆烫挤水,揉入米粉中,不管是包裹着红豆馅还是咸菜笋丝,最要紧的是往印模里那么一压,只要有外婆有妈妈在,不管自己多大都会被分配到这最后一步,郑重其事的,像完成一个仪式。她细心记下每一个步骤,以后做给自己的孩子吃,告诉他,这就是故乡,有亲人的念想!
搬来北京让她一度放不下上海这座城市,但为了丈夫的事业,H远离了家乡,慢慢去适应北京,用寻找美食的方法去熟悉这里,爱上这里。周末,两个人用一天时间走街串巷,寻访美味,用另一天时间采买打理,烹烧煮炖,像经营自己的婚姻一样,不紧不慢,合理安排,既有外面的风光无限好,也有家里的温情暖人心。H悄悄告诉我,他们是彼此的初恋,经历过异地,几番转辗,终于在一起了。说实话,这让我很是羡慕,从一而终,记忆力里只有一个人,要那么些的恋爱经历作什么,平白添了多少伤心眼泪,当真爱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都是嫌不够的。现在的H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来照顾她爱的人,手艺这么好,心思那么细,老公嘴笨,但总是用实际行动证明那饭菜是有多美味,每每盘光碗净,最后一抹嘴看着H说,下次还做这道菜吧!为心爱的人做饭,不求多加赞美,评头论足,满满的都吃掉便是最好的报答!
H说,未来有太多的可能性,但美食已经是生命里重要的一部分了,“对我来说,做饭算是一个兴趣爱好,手艺不精啦。每一道菜的最后呈现都是一个创作的完成,虽说成品不如预期会小小懊恼,但要是味道不错,那种自我认可感是很强烈的;用相片记录,记录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进步, 更是认真生活的一种表现;同时又可以给家人给自己带来健康,而且吃自己做的东西特别安心;顺便练习美食摄影,是一举多得的事。”
厨:是怎么开始自己的做饭生涯呢?
H:一直很喜欢美食,无论是外出觅食,还是自己动手实践。这点受我爸的影响很大,他很会做菜,一直是我的目标。而且现在大家都很关注饮食健康,所以很自然的,做饭成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候会问爸爸妈妈,要怎么怎么弄比较好;有时候就直接跟着网上的方子做。
厨:第一道学会的菜是什么呢?
H:除掉煮面煮粥什么的,正正经经按部就班学做的一道菜是素烧鹅(也叫素鸭)。算是为自己爱吃的食物迈出的第一步。
厨:觉得自己在厨艺方面,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吗?
H:我老觉得自己怎么做不出家里的味道呢,后来想啊,我们的爸爸妈妈烧菜烧了几十年了,等我们到那个时候,也一定可以的!给自己信心!
厨:最久的一次在厨房呆了多久?
H:一个白天吧 。从买菜洗菜做菜洗碗收拾,下午又烤饼干!烤完继续洗工具,磨完已经夕阳西下。 中间吃饭的时间快到可以忽略不计 。后续洗碗什么的确实枯燥麻烦,但我已经给自己洗脑了,自己洗自己的碗盘、模具最放心,而且顺便消耗热量!
厨:你是怎么看待下厨房的呢?
H:下厨房在豆瓣早有听闻,但一直没注册,因为有个博客在更新,觉得没有精力两头搞;今年2月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又是注册又是下载客户端,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上瘾了好不好……这是一个界面上简单清新,内容上实用又有趣的网站,而且特别包容,不会因为你是新手,不会因为你做的菜很没技术含量,就被无情埋没,比如新创建的菜谱,对照菜谱做出来的菜这两个版块,一直在给新手们展现的机会。在下厨房我又结识了好多新朋友!因为美食结缘,太美好了~
厨: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坚守下厨房的这片天地?
H:当我做的菜出现在首页,或者被下厨房转发在微博或空间,真的倍受鼓舞呢!对于写作,罗伯特·麦基说过:“只有对作品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支撑自己用多年的努力去写出一个真正的作品。”我觉得做菜下厨也一样,正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然后一直一直坚持经营着这个小空间。
厨:最喜欢下厨房哪一类的菜谱?
H:我很佩服那些70后的煮妇,她们有很多传统菜肴的菜谱,非常值得学习,我蛮希望大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继续发扬传承下去。觉不觉得我们吃得越来越混搭了?
生日的提拉米苏
关于摄影的那些事
厨:看到你博客里有几篇关于食物摄影的文章,想必对此也很有心得吧,可以谈谈自己的风格和技巧吗?
H:其实我的照片风格也不固定,多多少少总在变;每个阶段的自己喜欢的风格会有出入,于是一直在寻求一种更好的画面。让我现在看以前的照片,好多都觉得拍很丑……再过段时间估计就受不了现在的照片了。但拍照总是遵循一个原则:Simplicity is beauty. 生活亦如此。也全看个人喜欢什么风格,其实日系的清新素雅和欧式的自然大气(当然这么一概而论也有点片面啦)我都蛮喜欢,推荐一个叫Tartelette的美食博客,博主Helene的照片个人非常喜欢!日本摄影师TOMO KOHSAKA,还有SAYAKA MINEMURA拍的早餐照片,让人印象太深刻,非常温暖有爱,生活就该如此。多学习,多看,肯定有收获~!当然,适度后期,也可以让照片看着更舒服;虽然我嫌麻烦,但有时候光线不佳拍出来的照片确实需要调整一下会比较好。
厨:觉得拍食物和拍别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
H:有,拍食物可以理解为无生命静物摄影,但其实又是有生命的。炒菜刚出锅的时候热腾腾,热粥放凉了表面会黯淡, 面条放久了汤水都会被吸光,所以把握时间,记录下食物的最佳状态,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点。
厨:在道具选择上有什么可分享的经验吗?
H:你若喜欢小清新风格,小碎花、波点、格子桌布等是很好的背景,日系的碗碟也很好买到,俯拍是常常会被选择的视角。若想更有生活气息,画面可以加入书、杯子、餐具、小花等作为点缀,拍出以食物为主的一副整体照;不妨考虑在画面中表达你想呈现的感觉或心情,拍出一点故事性,那会非常有感染力。觉不觉得家里留下的那些老式碗碟很有感觉呢,蓝边碗、红蓝小花围边碗、搪瓷碗等等,以前觉得小土,现在看来朴实又怀旧,不失为好道具,努力发扬中国风!总的还是那个原则,简简单单不容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