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熊猫出没请注意

2014年10月20日 颜小兽

谢至理,知乎美食类大牛一枚。江湖人称谢熊猫君,现居伦敦,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男朋友。

拥有强大的自控力,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会在消费前计算40年后的复利决定要不要花这笔钱。会为结婚做心理准备列出12345。感到体力不如从前便坚持健身。会有人觉得这样的人不够浪漫,但他们可能还不理解责任。

在知乎,很多人因为谢熊猫君幽默的菜谱风格而关注他,但定义为美食类大牛是有些屈才。因为这只熊猫君,“15岁的时候拿着奖学金去了新加坡。工程专业毕业,知识面甚广,政治,法律,心理学,创业,逻辑学都有涉猎。他口才也不错,无论中英文。同时,还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电子游戏玩家。”

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谢熊猫君的父亲是个厨师,给了他很多料理的秘方。而对于一个做什么事情都可能弄出点名堂的人,谢熊猫君在做饭这件事儿上能够如得水太过正常,他喜欢研究各种各样的美味,特别拿手的是烤箱菜。他觉得“做的东西又省钱、又好吃,如果是招待客人的话还有诚意、显逼格。”


显逼格的大肉馄饨

下厨房关注谢熊猫君许久,欣赏他对于料理这件事情的一些态度,相比与有些厨友第一次尝试一道菜严格遵照菜谱的步骤和用量,谢熊猫君不但喜欢自己随意的增减食材、调味料和步骤,还会自己即兴创作私房菜。“买菜的时候看到优质的食材,然后就想着怎么做好吃,想着想着就有灵感了。”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谢熊猫君,希望他对于料理和生活的些许态度,可以给更多人启发。

下厨房Q&A谢熊猫君

Q:为什么会叫谢熊猫君?

谢:周围朋友给的爱称,一直沿用到网上

Q:能否用相亲的口吻介绍一下自己?

谢:不吸烟不赌博,爱看书爱旅游

热情好客喜交友,善良聪明会卖萌

文科生的情怀,理科生的思维,工科生的手段

文能写稿摄影帮姑娘涂指甲油,武能击剑攀岩健身房打拳击

Q:可以简单讲讲你自己故事给我们吗?

谢:十五岁拿奖学金出国读书,从此经济独立;

多年在海外的独自生活,慢慢学会照顾自己、照顾身边人;

五百强管培,工种是救火队长,哪里项目需要救火就去哪里。

Q:最开始做料理的契机是什么?

谢:爱吃肉,但是去外面吃又贵又吃不到太多肉,于是每天自己做饭带饭,实现了吃肉吃到饱的愿望。

有软肋又有铠甲的啤酒

Q:对于料理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谢:买新鲜优质的食材,用简单的方法把食材弄熟。还有就是多吃肉。

Q:关于料理与食物的美好记忆?

谢:很多人看了我发在网上的菜谱后学着做给男朋友/女朋友/父母/孩子吃,做完后来告诉我很好吃,这种时候觉得自己输出了正能量,就会很开心。

Q:通过料理有结识到一些新朋友吗,都是什么样的人?

谢:认识了一些很会吃的美食家和餐饮业的朋友,希望能继续认识这些人。


参加知乎聚会,中间的是谢熊猫君

Q:偶尔会看你提到女熊猫君,可以和我们聊聊她吗?

谢:

0. 善良。

1. 动手能力很强。

具有缝纫机、换灯泡、组装家具、操作车床等专业技能,善烘焙

2. 聪明,但不是书呆子。

老婆君当年高考失利,去了北航。后来又拿了奖学金出国来,读书时候一直是dean’s list的优等生。

作为男女比例极不平衡专业的学生,她在男同学们面前能放出大姐大的气场,在我身边又能放出女朋友君的气场。这种气场的掌控很了不起。

3. 90后,貌美如花,三观优良

基本上三观端正,而且因为人聪明,偶尔有些不擅长领域,我只要稍微说一下她就明白了。

而且和我的喜好也相近,比如同样价钱的显卡和包包,或者厨具和包包,肯定不会选包包。

4. 夫妻同心

不管是带出去见土豪朋友,还是我晚上换上披风保卫高谭市的安全,还是应酬喝多了,她都默默地支持和照顾我。

一直是我的好朋友、网游战友、头号粉丝等等等等。


女熊猫君

Q:平时不工作的时候会做什么?

谢:看书、写文、健身、宴客、晒太阳、逛博物馆、打电脑游戏等等。

Q:5年后,50年后的自己有什么设想?

谢:救火队长的命,5年后不知道会生活在哪个国家。50年后希望自己还健康阳光,能够用得动厨刀。

Q:最近有看到喜欢电影和书籍吗,简单聊聊想法和启发?

谢:电影的话最近很喜欢《落魄大厨》,感想是做菜是需要创意和创新才能保持活力和热情的事情,还有就是电影里面的菜都不是太难做,有时间慢慢自己复制一遍。

最近在研读《拉鲁斯美食大全》(Larousse Gastronomique),顺便做读书笔记。

Q:对待爱的态度?

谢:人生不要留遗憾,该说的话要说,该做的事要做

Q:能温暖、感动你的东西(事情)是什么?

谢:星辰大海

>谢熊猫君的菜谱

谢熊猫君微博:@谢熊猫君

“他们的厨房”是下厨房美食生活杂志推出的采访专栏,意在和一些热爱生活和料理的人,聊聊关于他们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传递给同样热爱生活和料理的人。我们希望这档栏目,最后可以成为料理界的一支清新风向标,去影响越来越多的人。